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纸品 > 2011-01-05

2011-01-05

luyued 发布于 2011-05-19 21:28   浏览 N 次  

  书画纸(Drawing Paper of Book)中国传统的手工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纸墨笔砚之一。书画纸的定义:书画纸是指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其境外其它地区,采用青檀皮、桑皮、楮皮(也叫枸皮)、水竹、三桠树皮等具有长纤维2~3年生的绿色嫩枝的韧皮与龙须草(或藤、麻类)等长纤维植物为原料,按皮、草不同比例配方,用传统特种手工技艺或用机械仿手工技艺加工制作,供书画、裱拓、水印、古籍印刷、装璜等用途的普通书画用纸称书画纸(也称仿宣纸)。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打造、使用和普及,方便了人类的文化交流、知识的传播,促进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前进。我国在汉朝以前并没有纸,19世纪末在商朝殷都的废墟中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人们把这类文字称之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的文字在其时世界上是先进的,我们今天所用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春秋战国至秦统一文字,人们把文字刻写在竹片和木片上叫作竹简和木简(也叫木牍)。因为竹木简笨重,盘运未便,所以未能广泛应用。在西汉时,就已出现用蚕丝打造的"絮纸",也叫"丝绵纸",其时取名为"赫蹄",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动物蛋白纤维纸。动物蛋白纤维制作的纸价格昂贵,易虫蛀,难以长久生存,不容易推广。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是1957年西安市灞桥镇在汉墓中发掘的"灞桥纸",由大麻纤维打造,间或混有少量宁麻,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东汉年间,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的基础上,采用树皮、麻头、破布等作原料造出了质量较高、适合于书写与绘画的第一批植物纤维纸,当他把这批纸献给汉和帝时,汉和帝大加称赞,封其为龙亭侯重用,并申令推广,这是我国造纸历史上的重大飞跃,在其时和以后的造纸业中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类纸被人们誉为"蔡侯纸"。从唐代起头,造纸业已非常发达,造纸原料除用麻、楮皮、竹皮、桑皮、藤皮外,还采用了瑞喷鼻皮、稻禾杆等原料造纸。到明、清时,我国造纸技术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不管是早期的麻纸、蔡侯纸,还是楮雨伞纸、桑雨伞纸、藤雨伞纸等等,用此刻的定义衡量,实质上都属今天的书画纸。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历代名纸,据专家判定分析,纸中均含有麻类植物纤维身分,实际上仍属今天的书画纸。质量大乘的书画纸完全可与宣纸相媲美。20世纪80~90年代,产自全国各地著名的书画纸有:广西都安龙凤牌书画纸、河北迁安令支牌书画纸、浙江龙游寿牌书画纸、四川夹江书画纸、四川洪雅龙须(或竹料)雅纸、四川长纤维大千书画纸、福建绿阳仿宣纸、云南腾冲仿宣纸、浙江温州雨伞纸、山东临朐托裱书画纸、湖南浏阳贡纸、福建连史纸、黄纸、以及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的各类书画纸等。书画纸比宣纸洇的效验更为明显,可书写,但更相宜于作画,物美价廉,是刚开始学者的首选书画用纸。墨(Ink Stick)固体研磨颜料,通常为黑色块状,中国传统的纸墨笔砚之一。用油烟子、松烟、碳黑等制作的墨,呈块状者称之为墨锭,呈液态状者称之为墨汁。意义广泛的墨还包孕:用矿物颜料或化工颜料、名贵国药草等制作的彩墨、药墨、仿古墨等。主要用于书写、绘画、拓碑等。墨又是中国古代印刷的材料和中医药草。简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商代卜辞甲骨上遗留有黑色的纹饰和文字,原始的黑色颜料直接取于自然事物。陕西临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出土一套完整的绘画工具,其中的黑红色矿石,须用研石压住在砚上兑水研磨后患上到液体颜料,是固体墨的雏形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木牍、帛书上的字迹,经考证是用墨书写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古墨残块,是到现在能见到的人工制作固体墨的最早实物。早期墨用手工制作,个体较小,须以研石压住研磨。秦、汉时期制墨集中在隃麋、延州、扶风(今陕西千阳、延安、凤翔)等地。东汉之后墨形渐大,能直接握持研磨。三国时韦诞(179~253)制墨被评价为"一点如漆";北魏贾思勰著《齐平易近要术》第一次系统记载墨的配方和制作工艺。公元6~7世纪,造纸和制墨向高丽、日本、吐蕃等传播。唐代,易州(今河北易县一带)、绛州、潞州(今山西长治一带)以制墨著名。唐末,易水墨工李廷珪迁移黄山,利用优质松树资源,革新工艺和原料,制成丰肌腻理的墨锭,中国制墨工艺趋向成熟。至迟在南唐,出现生产模型制墨,墨的内在质地更加坚致;棱线规正,纹饰清晰,造型渐趋丰富。宋代制墨全面成熟,名家迭起;基本原料出现重大突破,桐油烟子逐渐取代松烟,成为制墨的主要色素原料;墨的专著形成。完整的工艺和意见一直在制墨手工工业中传承。明代黄山一带徽州地区的"徽墨"自成工艺体系,被推为中国书画墨的代表品种。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邵格之、汪中山等为时人和后世所重;有《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谱》传世。明中期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制墨的全盛时期,墨的造型中融入绘画、书法、艺文,以及镌刻艺术、工艺技法等,墨的功效由书画工具拓展为艺术品。清代徽州制墨业最有威望的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形成"徽墨四大家"。曹素功1864年迁沪。19世纪六七十年代,谢崧岱、谢崧梁借鉴传统制墨的配方和工艺,生产液体墨汁;在首都开设"一患上阁",曹素功在1914年获患上东京博览会金质奖章;胡开文超顶漆烟徽墨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安徽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和首都一患上阁墨汁厂、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成为今世的墨苑名家。上海墨厂的"雨中岚山"高级油烟子书画墨被遴选为国家礼物。除中国之外,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曾使用墨,但均没有保留下来。原料:(1)基本原料:包孕色素和连接料。黑色色素原料有:用桐油配和其它油料、漆等炼成的油烟子,用松树木材熏炼成的松烟,用天然气或煤焦油炼成的色素碳黑,以及各种色彩的矿物和化工颜料。连接料是动物胶。(2)添加原料:麝喷鼻、冰片等喷鼻料,金箔,动物胆,及其它数十种中草药,都有添喷鼻、增色、发彩、坚墨、防腐的作用。品类:有油烟子墨、松烟墨、色素碳黑墨、彩色墨、药墨和用传世或仿古墨模复制的仿古墨,以及书画墨汁、操练墨汁等。油烟子墨墨彩浮艳,含紫玉光泽,墨韵氤氲;松烟墨墨色雅致。制作工艺:(1)炼烟:包孕油烟子和松烟的炼制;(2)和料:用小火熬胶,投入色素原料和添加原料制成坯料;(3)制作:坯料颠末反复锤敲,搓拓成深然无漏洞的墨果,压入墨模成型;(4)晾干:晾干,不能直接地吹风、日晒、烘烤;(5)描金:墨晾干后按墨面纹样描饰金、银、彩色。墨模镌刻艺术:墨的艺术性主要出于墨模镌刻,以在方寸版面上表现工细精微的造型见长。墨模取石楠木、杜梨木为材,主要造型技法有阳刻、阴刻两大类。平底浅浮雕除刻出凸起0.1~0.2mm的阳文外,底平面粉和水发酵制成的孕阳文底缘须处理平正光洁,是墨模的基本造型技法。使用和保藏:墨在砚中和水研磨成流体墨液。新墨存放若干年胶性平和易磨,墨色醇和。保藏易放入盒中,储于隐蔽而不湿润,温、湿度相宜又较稳定之处。墨汁不容易久藏。纸(专指宣纸、书画纸)、墨、笔、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必备的文具与载体。意义广泛的纸墨笔砚还包孕为书画与纸墨笔砚配套服务的相关用品用具,有:国画颜料、书画印泥是书法与绘画不可缺少的用品;各种质料的笔筒、笔洗、笔架、笔挂、笔帽、笔套、笔帘等均是保护毛笔、洗涤毛笔、放置毛笔、为毛笔服务配套的系列产品;印章是书法写绘画的印鉴,起证明作用;各种质料的水滴、水盂、水丞等为研墨注水的用具;墨床是放置墨锭的文具;镇尺、镇纸是书写绘画时铺放在纸下,起吸水和托垫作用的用品;绫绢及其它装裱设备与用品是装裱字画的用品与设备;画钩、画轴、画框、各类画材、画具、臂搁、砚盒、印床、印规、刻刀、调色盘、画筒等等相关产品。这些产品造型精巧艺术,古喷鼻古色,是文人书房中书写与绘画不可缺少的配套产品,以上产品统称为文房用品用具,属纸墨笔砚范畴。词源:文房一词最早发源于南朝时期,意指官府掌管文书之处。唐代以后文房则专指文人书房。宋代时,文房则包孕了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北宋雍熙三年(986)苏易简撰《文房四谱》(又名《纸墨笔砚谱》),对这四种文具的品类进行了论述,自此纸墨笔砚蜚声文坛。纸墨笔砚的制作历史悠久,墨、毛笔、砚可追溯到约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其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以安徽泾县(古属宣州府)的宣纸、歙县(古属歙州府)的徽墨、浙江吴兴善琏(古属湖州府)的湖笔、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府)的端砚最为著名。纸墨笔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平易近的伟大创举与伶俐智慧的结晶,历史悠久,均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均采用纯天然原材料,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工艺精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平易近族风格,是具有使用价值、欣赏价值、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文房珍品。它为书写、绘画、记载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与文献患上以长久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平易近族的艺术瑰宝与国粹,纸墨笔砚也因此而享誉全球。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平易近政府对这一传统产品的生产与发展十分重视与关怀,曾拨巨资对宣纸、端砚、歙砚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大大促进了名纸、名砚的发展与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纸墨笔砚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无论从产品的产值、产量,还是质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1986年经国家经委批准于1988年6月在首都成立了专门负责全国纸墨笔砚行业管理的组织--中国纸墨笔砚协会。1988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纸墨笔砚协会主办,于1989年正式编辑出版--《中国纸墨笔砚》杂志。《中国纸墨笔砚》杂志是协会会刊,是海内外唯一一本专门研究纸墨笔砚历史、现状与发展的社科类综合性季刊。自1989年创刊以来,集权威性、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以其内容高雅、格调清新、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而深受泛博读者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欲了解并患上到更加丰富、更加深层次纸墨笔砚及其相关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请查阅《中国纸墨笔砚》杂志。宣纸(Rice Parer)指产自安徽省宣城(古称宣州府)一带的书画用纸。宣纸因产地而患上名,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书画用纸,是中国纸墨笔砚之一。史传东汉蔡伦去世后,其弟子孔丹欲画一幅老师的画像作纪念,但因没有称心的纸,难以如愿。后来,他在山涧中发现倒在溪水中的檀树被久泡发白而未朽,遂以檀树皮造纸,颠末多年努力,造出明净、细腻的纸,终于如愿以偿。词源:宣纸一词的最早记载见于唐大中元年(847),张彦远(约815-875)所著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古时好拓画,十患上7、八,不失神采笔踪"。说明宣纸在唐代已被使用。另据泾县《小岭曹氏宗谱》记叙,宣纸造纸术在唐代以后传袭到唐姓、梅姓,宋末又由曹氏从南陵传至泾县小岭,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关于宣纸的发源,众说不一。有的说发源于唐大中元年,有的又说发源于元明之际,宣纸究竟发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宣城当地并不产纸,宣纸的主要产地在宣城四周的泾县、广德、郎溪等几个县,其中以泾县所产宣纸质量最佳。这几个县在隋唐时期归宣州府统领,所产书画用纸又都到宣州府集散,因而统称宣纸。颠末时代的变迁,其它几个县的造纸逐渐停业,只有泾县的宣纸延续至今。宣纸的加工流程是:将青檀树韧皮与长秆沙田稻草颠末水泡浸渍,石灰发酵,缓和蒸煮,日光漂白,石碓打浆,竹帘捞纸,榨帖炕焙等18道主要工序,100多项操作,消耗时间300多天抄造而成。其加工特点是:以温和方式,逐步剔除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杂质,而又生存纤维大分子原有的布局形态,所产宣纸以其质地柔韧、明净细腻、墨晕清晰、百折无损、不蛀不腐、纸寿千年而著称。宣纸是我国古代造纸术向前发展与进一步科学化的产物,是书法绘画用纸中的高级书画用纸。20世纪80年代,人们习气地把中国所有的手工书画用纸统称为宣纸,认为宣纸是书画用纸的通用名称,这是实质性的概念恍惚。其实,中国的手工书画用纸包孕:宣纸与书画纸两种。其中宣纸与端砚一样,均是因产地而患上名。2002年5月由国家质量技术监视局与中国纸墨笔砚协会在杭州联合组织对宣纸原产地域产品国家规范进行审定,对宣纸付与了更加确切的含义,凡是符合该定义规范生产的纸才能称为宣纸,否则称为书画纸。为了恢复宣纸的原本含义,维护宣纸的声誉,2002年8月6日国家质量监视查验检疫总局以75号文发布报信布告,对宣纸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宣纸新的定义:是指采用产自安徽宣城地区所辖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青檀树皮与沙田稻草为原料,利用泾县特有的山地下水,按照严密的传统工艺配方,以特殊的传统技艺加工制作,在泾县境内生产出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书画用纸(亦称生宣)。宣纸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之分。生宣:即生产的原纸,未经胶矾、梁色等再加工处理的宣纸。生宣具有洇的效验,宜书宜画,适用于大写意与书法。宣纸按原料(皮与草)配比的不同可分为:特种净皮、净皮、棉料共三大类;生宣还可按规格、厚薄、纹缕的不同进行各种分类。按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匹、丈六匹等;按厚薄有:单宣、夹宣、三尺贡、四尺贡等;按纹缕有:罗纹、龟纹等。熟宣:生宣经胶矾、染色、洒金、洒银等再加工处理后,不漏矾便制成熟宣。熟宣具有不洇的效验,相宜于工笔画、小正楷法。产品有:云母笺、五色宣、仿古宣、素宣、瓦档春联等。半生半熟宣:用拉浆的方法将生宣从澄清的凉的熟豆浆汁或白芨汁、糯米汁加适量骨胶等填充材料的浆液中轻轻拖出、晾干后,便制成了半生半熟宣。产生了介于生宣与熟宣之间略洇的润墨效验。产品有:净皮豆腐笺、净皮煮硾宣、玉版宣等,宜于小写意,以画兼工代写。20世纪80~90年代,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著名的宣纸有:红星牌、汪六吉牌、双鹿牌、汪同和牌、金星牌、鸡球牌、红旗牌、红叶牌、三星牌等宣纸。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这儿步入~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