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英镇发展生姜产业促农增收的实践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3 02:06 浏览 N 次冠英镇发展生姜产业促农增收的实践
发布时间: 2006-9-26
冠英镇有悠久的生姜种植历史,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以其肉质厚、淀粉多、姜味浓、回味甜、脆爽无筋而驰名省内外各大市场。从1997年起,冠英镇开展生姜错季种植,产品上市时间早、供给季度长、品质高,被评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并远销沿海城市和东南亚地区。2006年,全镇生姜种植已达11000亩,其中菜姜8000亩,全镇菜姜产量达1.2万吨,产值达5600万元,平均每亩纯收入4400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 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名。该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瞄准“一个市场”
冠英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拥有全区最大的平坝地貌,是五通桥区有名的小粮仓。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早,发展快,但随着市场的变化,许多特色农产品优势已不明显,出现不少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差甚至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农民时常因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损失惨重的情形让该镇党委、政府意识到:结构调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围绕市场需要动态发展的过程。“市场销售靠流通,流通活跃促增收”,如何把握市场的变化、瞄准市场的需求成为摆在镇党委、政府和农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为农民增收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确定生姜为全镇特色大宗农产品,采取多种灵活手段,掌握市场动态,寻找销售市场,把市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一是组织镇农业科技人员和生姜种植能手到省内各产生姜的地区学习考察,千方百计了解各地生姜产品信息,仔细研究其上市时间、产品质量、价格、主销地区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制定种植计划,控制上市时间,把握市场先机。二是在开拓市初期,由分管副镇长带领镇境内营销大户赴省内各大城市开拓市场,镇财政给予每位营销户报销路费,大大促进了全镇生姜的销售。三是充分利用全镇各方面设在外地办事机构14处,定期与当地经销大户主动联系,掌握各地价格行情和市场需求,采取合作销售、委托销售等灵活手段,迅速占领当地市场。四是培育全镇有经营能力人才成为农民经济人,每年对营销生姜数量最多的营销户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鼓励营销户多转运销售本地生姜。同时,积极引入外地营销户进入我区市场,分享生姜产业利润,进一步活跃生姜销售市。目前,每年参与生姜收购、营销的经营户已达到230户400多人。五是利用互联网每天收集、整理分析各地方产品供求信息,了解产品在全国各省、市的总体情况,并积极打造冠英镇外宣网站,加强生姜产品外宣力度。今年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广东、新疆、云南的菜姜占总量的50%。
二、营造“两大环境”
(一)用硬环境吸引人。首先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已完成农村用电网改造,农村光纤电视入户和村通电话率已达80%,2000年以来,先后共投资1500万元,硬化道路43公里。配套完善现有农产品集贸市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成了生姜销售点37个,形成贯通城乡的销售网络。积极培育以市场中介、民间资金、土地、技术为主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使外地客商慕名而来。
(二)用软环境留住人。建立交警和派出所24小时值班制、生姜销售工作领导小组半小时到达制,交通部门为营销工作建立“绿色通道”,保证货畅其流。狠抓收购的秩序、经营环境的治理,农产品上市前,镇政府与工商所、派出所、各沿途村等签订责任书18份,联合制订打击方案,并落实联防队员进行巡查。向广大收购客商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工商所、派出所每天落实专人日夜巡查,坚决从严从快查处“菜霸”,坚决打破区域封锁、欺行霸市、垄断经营。2006年,我镇及时调解生姜销售纠纷28起,境内未发生一起强买强卖现象,杜绝了“三乱”和“四难”现象。
三、强化“三项服务”
(一)在强化宣传上服务。在市场经济下,“好酒也怕巷子深”,为提高生姜知名度,促进市场销售,该镇印制冠英镇知名农产品传单,送到各地市场散发,扩大生姜的市场影响。加大生姜在省内外媒体上宣传力度,冠英镇发展生姜产业助农增收的消息先后在《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乐山日报》等刊登,并多次在中国农业信息网、四川农经网、山东农经网等网站转载。同时镇领导利用各种考察、外地出差机会,带上样品到外地进行自我推销。近几年来,只要生姜一上市,就会有许多外地客商慕名而来,坐地收购。
(二)在创建品牌上服务。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效益,该镇实施生产发展品牌战略。一是打造品牌。镇政府指导生姜协会精选出优质生姜,冠以“桫椤牌”生姜品牌,树立冠英生姜良好形象,改过去散卖生姜为大件、小件式的纸箱包装,价格提高1-2倍,既考虑不同层次的需要、提高附加值,又有利于远途运输。二是提高品牌。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采用组培等高新技术对现有品种进行改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面向市场创出无公害特色品牌。2003年冠英镇生姜获省级无公害产品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双认证。三是保护品牌。联合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开展各项打假活动,坚决取缔假冒和不符合品牌要求的产品。
(三) 在政策扶持上服务。落实鼓励扶持农副产品营销的政策,对建设流通市场和创建协会,在使用土地和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工商所免费为营销大户办证制,同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实施小额信贷工作,2006年为758户种植户提供小额信贷500万元,解决了农户投入资金不足的关键。
四、狠抓“四个带动”
(一)抓好协会带动。协会带农户是当前促进农产品流通的有效方式。镇党委、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政策导向作用,把农民自愿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指导、协调和促进生姜协会建立和发展,把“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等问题都交给协会内部调控和农民自主选择。我镇于1999年12月成立生姜协会,确立了以“民办民建民管民受益、统一经营、自负盈亏、有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协会《章程》。镇政府帮助协会在实践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全程服务机制、科技推广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等内部制度,把生姜种植户与生姜运销户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镇生姜协会拥有高级技术职称1名,中级技术职称2名,农业技术员21名,培养生姜种植能手388名,种植面积3亩以上的生姜种植大户123多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10户,带动全镇推广生姜种植面积上万亩。
(二)抓好能人带动。农民的传统观念是“摸着石头过河”,要实实在在看到效果后才相信。该镇针对农户这种心理,着力树立典型,做给农户看,带着农户干,使姜农实实在在得到好处。河桥村支部书记何光洪86年起自己带头种生姜,积累了大量经验,95年带领全村开展生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共种植生姜面积500亩,使全村仅生姜一项纯收入2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161元,生姜种植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石子埂村村组干部带头种植生姜,共发展生姜种植750亩,全村生姜纯收入达300万元,人均增收1305元,200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名列全镇第1。
(三)抓好支部带动。该镇根据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改进支部工作职能,调整工作重心,抓好村党支部在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在生姜产、供、销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全面促进生姜产业发展。近年来,尚村支部共培养党员示范种植大户10户,带动全村400户农户建立大棚生姜种植示范基地650亩;徐坝支委带动党员示范种植生姜400亩,占全村种植面积的80%,使全村党员人均收入达5000元,为全镇党员人均纯收入之最。
(四)抓好技术带动。该镇协调农业部门和协会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召开了生姜种植技术交流会不少于8次,由生姜协会牵头,就生姜种植技术、经验进行总结、探讨,经实践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丰产栽培技术,特别对生姜增产、病虫防治、最佳环境条件作出了科学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共举办培训会不少于80次,参训人员达3.2万人次。同时采取协会成员“一帮一”、技术能人“一帮多”的形式,大力推广生姜科学种植技术,使全镇90%姜农都掌握了丰产栽培技术,生姜亩产量由1995年的2500斤提高到3500斤以上,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000-2500元,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强姜农种植的信心,为冠英镇生姜基地上规模、上档次奠定了基础。
- 05-22· 落花时节
- 05-17· (散文诗 原创)流淌绿荫
- 05-17· [转载]〖微雨燕双飞〗
- 05-17· 春歌
- 05-17· [傲嬌字幕組][TNDR][アスタ
- 05-15· [转载]祝文友生日快乐!
- 05-14· 8大吸金王遭打击憔悴不堪
- 05-13· 好风俗减诀窍时兴煮妇养
- 05-13· 小到吃饭、购物大到买车
- 05-13· www.ef89.com|从ONLY哥弟着名女
- 05-12· 写给霍雨燕---2011年农历春
- 05-12· 6%车主对车辆不满意,马
- 05-12· 成都二手奇瑞A5
- 05-12· 雨燕和飞渡哪个更合适家
- 05-10· 春天
- 05-10· 不是好人【原创】《七绝
- 05-10· 燕子情深 (诗歌)
- 05-10· 小燕子来我家
- 05-10· 【引用】新《还珠》剧照
- 05-10· 盘点07台湾演艺圈吸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