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妇幼用品 >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11:56   浏览 N 次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点击此处进入图书内页全屏欣赏

商家 价格 购买链接

当当

¥23.2

卓越

¥23.2

各网店比价搜索本书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一座纯朴的小乡村
蝶舞 花香 同住
蝉鸣 鸟叫 共生
披星 相依 戴月 相偎
有一天挖土机来了……

本书由七张大开图片所组成。绘者由同一角度取景,以
三年的间隔时间,记录一个小乡村二十年间的变化。出
版后获得极高之评价,迄今已有德国、美国、义大利、
法国、丹麦、瑞士、瑞典、荷兰等多国版本,并引起广
大回响。许多幼稚园及小学都以这部作品为教材,由老
师带著学生一起讨论环境问题。


◎中国时报「开卷」2000年度最佳童书
◎联合报「读书人」2000年度最佳童书
◎「好书大家读」第三十七梯次好书
◎新闻局推介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
◎瑞士年度最佳书籍
◎德国年度儿童青少年文学奖
◎波隆纳国际儿童书展插画特别奖
◎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约克米勒成名代表作



【中国时报「开卷」2000年度最佳童书得奖评语】

《挖土机年年作响》以异于一般书籍的形式,加大了空间与视野,重现世
界各地都在发生的无法阻挡的环境变化过程。画家约克米勒对画面上不同
时空中的变化费心安排记录,引导读者关心并反省乡村是怎麽不见的。


【联合报「读书人」2000年度最佳童书得奖评语】

由七张大开图片组成,绘者由同一角度取景,以三年的间隔时间,忠实记
录一个小乡村二十年的景观变化,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虽是一九七三年的
作品,但当我们一张一张打开图片,眼看青葱的草地变成水泥大楼、路边
的田埂变成密密麻麻的高架道路,环境生态的破坏跃然眼前,不言可喻,
图像成了最佳的目击证人。特殊的形式极具启发性,完全不受时空限制,
深具艺术张力。


约克米勒(Jorg Muller)

1994年「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
环境问题经常是米勒作品中关注的焦点。
他表示无意宣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因为他「既非道德家也不是
说谎者」,他想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并且藉此引导读者思索自己的
生活环境。米勒也提醒我们,不要让自己主观的想法阻饶了孩子的自
我判断。让孩子在书中自由的探索和发现……。

约克.米勒于一九四二年出生于瑞士法语区的洛桑市(Lausanne),
一九四八年与家人一同迁居至靠近苏黎士的库斯纳特市(Kusnacht)。
孩提时就进入苏黎士与比尔(Biel)应用艺术学校就读,在取得插画毕
业文凭后,未满二十岁的米勒便隻身前往巴黎,在当地的广告公司从
事插画设计的工作。之后,他回到瑞士,父亲的经济支援,使他得以
无后顾之忧的开始进行图画书创作。

第一部作品《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一出版便得到极高评价
,曾获瑞士年度最佳书籍、德国年度青少年文学奖,在国内出版之后
,亦引起广大回响,获中国时报开卷年度最佳童书、联合报读书人年
度最佳童书等数项大奖。

一九七六年,米勒以相同的手法再度创作一本姐妹作《城市的改变》,
描绘日渐遭受破坏的城市景观。这两本著作在当时造成了相当大的震
撼,不仅揭示出人们内心潜在的恐惧,同时也启迪了无数儿童青少年
的思维。

米勒与约克.史坦纳曾合作了许多书,包括:《森林大熊》、《再见,
小兔子》,《The Ice-flower Forest》,以及《The Rebellion of The Animals
or The New City Musicians》等等。

1997年米勒创作《发现小锡兵》,借用了安徒生童话故事小锡兵中的
人物,以无字的图像,赋予全新寓意。他在每一页故事裡,留下许多
线索,让读者自由探索和发现……。这本书出版后获波隆纳国际儿童
书展年度最佳绘本奖,在国内出版后亦引起广泛讨论,并获得「好书
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等数项大奖。

约瑟妮.塞特琳(Josiane Cetlin)曾经为瑞士IBBY撰写过一篇研究约
克.米勒作品的论文,精闢地阐述了约克.米勒的作品特质:「约克
.米勒的作品远比单纯的写实画作更丰富动人……每一样东西都表现
得栩栩如生,而读者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画作中层次丰富的想像空间。」
约克.米勒作品中所蕴含的不仅是一种想像力,同时也是身为一位深
思熟虑的艺术家的良知投射,这也是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最主要的
原因。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宋珮 (中原大学讲师)


这是一本可以摊在地板上欣赏的绘本,从封面开始,到接连的七张展
开成横幅的图画,因为交织著时间与空间的改变,在彼此串联、相互
比较之间,有著和文字书同样丰富的延伸和想像空间。虽然能「阅读」
的文字很少,只有图画背面的日期和画上的招牌和标示,却有著提供
必要讯息的作用,至于能够「阅读」的图画内容则更是胜过千言万语。

从封面开始,读者就像是一个旅客,坐著火车,缓缓进入了春天的德
国小镇Gullen,似是黄昏时分,眼前景色如画。然而在此同时,现代
文明也悄悄随之侵入,接著的一张张大幅图画让读者目睹小镇在二十
年间的变迁,从战后的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约克米勒刻意安排了三
到四年的间隔,春、夏、秋、冬四季的轮替,以及一个星期的顺序替
换,好像暗示著这二十年的变化恍如一星期般迅速。

从丰富的细节当中,约克米勒不仅画出了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
工贝等等的改变,也画出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尤其
是孩子的童年生活。原先在自然环境中悠游自在、学习成长的孩子,
后来被关进了用玻璃和牆壁隔离开的教室中,上各样的课程,在人行
道上溜滑车是被禁止的,只能在狭小的沙坑中玩耍,或是在商店中找
寻玩具。大人也不一样了,原先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演变成高速
公路上的争先恐后。公路上还留有车祸发生后,粉笔描出的出事现场
。动物呢?渐渐地消失在场景裡了,只剩下一隻白猫,预备穿过惊险
的高速公路,但显然躲不过急驶而来的车子。

当然,最明显的改变是自然环境,随著锯倒的树木、农作物的消失、
人工草皮取代自然草原,使得季节的变化不见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也
就越来越疏远。而人文景观也随著工厂的建立、制式化的住宅规画、
冷硬的现代建筑而失去了原有的人性。原来火车道旁的小教堂经过翻
修,虽然还保存著,却己遮掩在新式的大楼之后。古朴的小镇己经成
了全新的城市,进驻了折扣商店、保险公司……,这样的改变还没有
停止,因为在高速公路的大看板上写著:Gullen镇的人生活还会更美
好,Gullen镇的人生活还会更舒适,我们正为您兴建大型的购物中心
……。

以上所举的细节不过是众多细节中的一小部份,其实每一次「阅读」
这本绘本,都还会有新的发现,由此可以看出约克米勒极其细心地安
排每一幅图画,运用图像透露出想要传达的讯息,表面上用的是客观
的写实作风,其实暗藏痛心的批判。与这一本绘本同时出版的《发现
小锡兵》,是约克米勒二十三年后的作品,对西方工业文明与资本主
义社会影响下,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化有著更强烈的控诉。其中有一
页,孩子房间老旧的牆壁上贴著《挖土机年年作响》中的第一张和第
七张图画,之后,这两张图画被他自己九十年代作品《再见!小兔子》
的海报取代了,其间,似乎又暗示著二十年的变迁。

在这样的比较之下,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由得不对约克米勒充满崇
敬之心,因为他用绘本这样的媒材,表达并记录下自己长久以来对周
遭世界的观察与省思,呈现在成人及儿童读者的眼前,让成人在回忆
过往中得到提醒,也让孩子得以了解过去,对生活发展出更宽广的观
点。这样的一位绘本作家,值得学习。

辑录自89.8.17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榜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陆蓉之 (实践大学副教授)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是本梯次唯一获得五票的图画书,
亦为评委们一致推崇的一本图画书。

德国在1973年出版瑞士画家Jorg Muller所绘《挖土机年年作响-乡
村变了》,隔了二十多年的2000年,和英出版社才推出中文的版本,
并获得评选委员全数的投票支持,入选好书名单的榜首。这反映出两
个讯息,一是真正的好书是禁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有「退流行」的
问题;二是台湾出版界在近年来才真正和国际接轨,引进一些优良的
出版品。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描写一个乡村,同一地点场景从1953
年5月6日到1972年10月3日之间,每隔三年的变化的记录。最初画面
中央一栋粉红色的精緻三层楼房,从美丽耀眼、到风华渐褪、到老旧
失修、到蔓藤丛生、到夷为平地、到高速公路通过,最后看不出它曾
经存在的痕迹,这种视觉历程上的加速度遽变,相当令人触目惊心,
充分达到作者关注环境问题的用心和目的。

这本书早已被视为幼教讨论环境变迁的优良教材,历年来在国际间也
获得许多项的大奖,其品质与水准都已备受肯定,入选好书没有丝毫
意外。但是台湾在二十年间的变化之剧,难道我们没有《挖土机年年
作响—乡村变了》的好题材吗?

辑录自「好书大家读」第三十七梯次好书榜


乡村不见了

张素椿 (读书会负责人)

虽然图画书的版本一向大小不一,内页各式剪裁也琳琅满目,乍看《
挖土机年年作响》以七张摺页,外加封套的画集形式出现在图画书市
,仍感讶异。《挖土机年年作响》之所以打破一般书籍逐页翻阅的装
订模式,必然是因为画家自觉需要更大的空间与视野,才足以表达内
容。对读者而言,这种形式除了易于张贴,透过并列比较也更能感受
乡村不见了的震撼。

其实在图画书中,不论作为主题表现或主轴故事的背景,都不乏关于
「春、夏、秋、冬」的题材:John Burningham1969年出版的《Seasons》
、或是安野光雅1977年出版的《Anno's Counting Book》就属上述。
至于有关环境变迁、生态变化的作品,早有《小房子》,近年亦有《
Window》等等。若是论及不用文字只以图画来表现故事或传达作家
的信念,台湾读者熟悉的《雪人》和找得到的《为什麽》都是不错的
作品。

而《挖土机年年作响》竟是从一幅景深由近树到远方山丘,左右宽度
以一弯潺潺小溪和铁道贯穿的美丽田野图画开始,兼有细緻的四季变
化与每隔三年定点的环境变迁记录,并且以无字书的形态来表现,其
可看性是加倍丰富。

《挖土机年年作响》的画家—出生于瑞士的约克米勒,在包含《再见
!小兔子》、《森林大熊》等作品中,都习惯运用喷修的技法,不但
从生硬的建筑物、梁柱、钢管、马路、汽车中可见均匀的渐层表现,
即连自然界的田野、山丘与天际亦是。而由于对变化的关注,画面上
每一吋土地在不同时空中的安排也煞费心神。

仔细看《挖土机年年作响》,可见该区域二十年间由乡村建设为现代
城市,无数令人感叹的变化。例如:儿童的游戏场由原先的小溪、湖
畔、乡间小道改变为水泥围铸的沙坑,且因自然生态不再,只能在教
室裡张贴昆虫图片;成人的工作性质由户外务农转为在室内从事商务
或製造业;生活的步调由安适蹓狗散步演变成在高速公路上紧张超车
甚至肇事;饮食则由作物的提供者成了超市消费者……。而这些看似
瞬间的改变,回顾起来点点滴滴都是渐进和有迹可循的。

藉著《挖土机年年作响》,约克米勒引导读者关心并思索自己的生活
环境,这种世界各地都在发生的环境变化虽然无法阻挡,它毕竟是人
自己造成且无法置身事外和漠视的。《挖土机年年作响》扩大的不仅
仅是画面,也是读者反省和体悟的空间。

辑录自89.12.文讯杂志


故事在图画中

市面上图画书很多,但多数人(包括读者和业者)对「图画书」只有粗
浅的理解,译成中文版的优秀外来作品也不反映我们社群 (假设我们
的图画书界「社群」存在) 的成熟度。常见许多概念含混的例子:有
些标榜主题正确,但图像表现非常幼稚化诉求于对象。有些平稳却无
创意和惊喜,可有可无。有些以华丽的架式和包装引人注目,近看便
知是面子重于裡子的家伙。有些使人忍不住想发明「伪(Pseudo)图画
书」这样奇怪的名词,因为它们的文字其实是文字书的书写方式,巨
幅的图画只有单薄的装饰性,文图各行其是,完全搞不清状况白忙一
场,令人不忍却只能摇头叹息。幸好,偶尔仍有振奋人心的作品从天
外飞来,安慰有心人忠实耐心的等待。例如最近上市的两部瑞士画家
约克米勒的作品:《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和《发现小锡兵》。

《挖土机》一书由七张无字海报式的图片组成。米勒以三年为一间隔
,由同一角度记录一个乡村二十年间的变化。

有些书评家将它列为知识类(picture information book)而非故事类(picture storybook)图画书。但它利用时间连续性所构成的潜在叙事结构,以构

图和布景串连页与页的因果关系,又巧妙安插人、事、时、地、物等

基本元素,都使人不得不察觉「故事」的存在。七页并列的视觉震撼

,使读者一目了然它所传递的讯息,进而思索「进步」、「发展」究

竟是什麽?书底说明国外许多幼稚园和中小学以本书为教材,讨论环

境问题。它也是此类型作品中,少有能完美融合历史意识和地理概念

的例子。

小孩子喜欢讨论它,因为可以不受文字约束,直接与图像对话,并享
受自由想像、发现和表达的空间。看米勒如何在每一页图画裡安排小
孩的角色,也看到这些变化对小孩的影响。小孩逐渐失去玩纸船的池
塘、放风筝的草地、骑脚踏车的小路。第七页偌大的空间裡,小孩只
剩一处小小的人造沙坑。在人行道骑滑板车的小孩,好像正被穿制服
的大人告诫呢。最后消失的是画面中央的房子、大树和一路出现在不
同角落的白猫。小孩不再于日常生活中亲近大自然和动植物了。米勒
的时序设计中包括四季的变化(时间标示出月份),当最后一棵树倒下
,景观中不再有季节的讯息。

有趣的封面显示米勒的严密思考。封面不是内页的图像,而是从与内
页完全相对的视觉角度而绘製的新图。读者看到房子后面的铁轨,似
乎正准备悄悄改变前方看似安详的乡村。废弃的空铁鑵似乎在暗示著
什麽。

米勒对自然与环境的关怀和省思,以及精准的暗喻和批判手法,在《
发现小锡兵》裡表现得更为强烈。

安徒生的原著中,小锡兵是勇敢和爱情的化身。他受妖怪诅咒,被风
吹落街头。两个小男孩将他放入纸船,在下水道险遇讨钱的老鼠然后
在大海中被大鱼吞入。鱼被捕获,让他得以回到暗恋的芭蕾舞女郎的
身边。最后,两人一起在火炉中熔化,剩下心形的锡块。米勒把这个
故事搬到现代场景,维持原著精神,同时批判成人文明社会的过度消
费(浪费),小孩也随著将成堆的玩具当做垃圾。

这本无字书的图像设计有很严谨的连续性(sequense)。每一页变换视觉

角度而形成新的空间,仔细看仍可见新旧空间(前后页)交接处,并察

觉观点的移动方向和位置。小皮球、喷水车、逐渐驶近的蓝汽车等线

索安排,显示米勒如何运用细节,展示出惊人的图像叙述技巧。地铁

车票、贴绷带的手、下水道裡印著「天堂乐园的滋味」的糖果纸和观

光客所在旅馆的名称,都是充满批判和讽刺的暗示。

小锡兵在这本书裡不再落单,和芭比娃娃一起落难流浪。在物质条件
不充裕的非洲村落,一对父子以充满友善、珍惜的双手,和洋溢著喜
悦的创造力,使他们重生。两人最后变成博物馆的收藏品,永远被保
护与珍惜。这或许是纪念小锡兵的象徵意义,也提醒每个世代的人类
重新思索小锡兵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对小读者而言或许能对「玩具」
和自己的创造力有更深刻的体认。

这两本成功的无字图画书邀请读者自由的去发现图像的乐趣,它们所
激发的阅读经验和思考内涵丰富而深刻。许多行销会议对这类作品的
反对意见常是:「我们的读者还没有准备好。」我们欣见有出版社愿
意大胆的站出来带著好书向前衝。这个社群会不会因而有所省思?读
者会不会跟上?或许会,或许不会。可以确定的是,当一件像这样有
指标意义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的世界从此大不相同。

辑录自89.7.31联合报「读书人」好书榜

点击上面图标后填入您的邮箱地址,就可以在邮箱中获得博客内容更新,欢迎订阅!经测试QQ邮箱订阅最稳定,其他邮箱有订阅不成功,或者邮箱服务器自动过滤掉邮件的情况,

推荐使用您的QQ邮箱订阅:您的QQ号@qq.com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上一篇:好世界酒楼灭火记 下一篇:斯路花不语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