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日用品 > 冬天里的一把火--诗人冯亦同先生和他春天的交响

冬天里的一把火--诗人冯亦同先生和他春天的交响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19:13   浏览 N 次  
冬天里的一把火
――诗人冯亦同先生和他春天的交响

冯亦同诗歌朗诵会会场全景(华沙摄)


十一月下旬的石头城,虽距立冬还有一段时日,但转季的寒风已丝丝渗透进城市开始发脆的骨骼,满城的梧桐树也在一夜间脱去黄金的秋装。这样一个快进入冬眠的季节,我往常会习惯于工作之余固守在家中看书、上网、喝茶、听音乐,把寒冷关闭在两层花格玻璃窗外,足不出户。然而一封来自南京市作协的邀请函,却把我提前带进暖意浓浓的春天,这便是“春天的交响――冯亦同诗歌朗诵音乐会暨诗集《紫金花》首发式”即将在南京文联的小剧场内举行。
市文联为冯先生主办个人诗歌朗诵会的消息很快在石城文化圈传开,大家都为冯先生在今冬能够实现一个多年心愿而欣喜。有些老朋友还特意打电话给他预祝朗诵会圆满成功。我和几位好友相约一同前去,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有和我同样的想法,冯先生的诗歌朗诵会不能错过。就连我那成天闷在家中写小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家兄居然也破天荒地出现在朗诵会上。我和好友阿苗约好提前20分钟到达会场,然而我们还是失算了。想不到剧场内爆满,除了临时加座,连两侧的过道、剧场门口都挤满了“站客”。哪里还有什么空座位啊?好不容易在最后一排找到两个位子,赶紧把屁股填进去,腿脚稍慢一点就得到过道打站票了。

(座无虚席的朗诵会现场) 这场别开生面、盛况空前的诗歌朗诵音乐会,于2007年11月24日下午在南京市文联小剧场拉开了春天的帷幕,让我们度过了一段美妙浪漫的时光。会场内外聚集了来自江苏各地的著名作家、诗人,还有从上海、杭州、江西赶来的听众,和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近三百人。江苏省文联主席顾浩在其发言中高度评价和肯定了诗人创作的不菲成就和丰硕成果。孙友田、邓海南、王德安、王盛等多名诗人和戈弋、张九妹、史进、孙建民等艺术界朋友登台友情演出,载歌载舞的表演和激情饱满的朗诵,使得座无虚席的阶梯形会场内充满一派暖意融融的生机,诗情画意都穿过厚实的墙壁传递到屋顶外辽阔的天宇。
(冯亦同(左)、张子清、皇甫朝晖朗诵《妈妈》)
朗诵会进行到三分之二时,干练精明的主持人戴珩隆重推出中、英、韩国三国语言同台朗诵诗人的代表作《妈妈》。台上冯先生一声母语轻唤“妈妈”,台下跟读回应声一片“妈妈、ma-ma!”,此情此景十分感人,撼动人心。朗诵会在下半场至此达到空前的高潮和热烈。“妈妈”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词,这首诗歌那样撼动我们一生的情感,那样的亲切和刻骨铭心。
身为诗人的翻译家、南大教授张子清先生,在会后致美国华语诗刊《新大陆》主编陈铭华的邮件中回忆道:“记得吗,多年前,你和我们的诗人在南京聚会的主持人冯亦同先生吗?他那时是南京作协的秘书长。本月24日,南京文联为他开了南京诗歌朗诵有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诗歌朗诵会。在中国举行的朗诵会很少有听众济济一堂的现象,也很少出现这么多地方文艺界领导人出席,更无如此周到地招待的盛况。我参加过多次美国诗人(包括金斯堡以及一流的美国诗人)的朗诵会,从来没有看到这里的会场布置得如此典雅,甚至是豪华。他的一首短诗《妈妈》,用中、英、朝三种文字朗诵,别有风味。诗人本人朗诵中文,我朗诵英文,朝语女翻译朗诵朝文。我把这首诗的英文发送给美国诗人LawrenceJosephLawrenceJoseph时征求他的意见,他说他很喜欢它的感情细腻。”
诗人孙友田说:“《妈妈》这首诗的成功,不仅是作者的光荣,也是我们中国诗人的光荣;更是我们两国(中韩)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与民族文化水乳交融的见证。”这确实是一首非常能感动得你流泪满面的诗歌,诗歌内部所潜藏和蕴藉的力量无疑具有撼山之力。
“元音里有你的广阔
辅音里有你的温柔
以乳汁书写的所有女性的名字
是生命的神圣在将你拼读

难怪饿了喊你,冷了喊你
危急关头喊的也是你呵――
希望的密码、关怀和给予的爱称
蓝天下,唯一的世界语

妈妈,ma-ma!
你把你所有的一切
都奉献给了我们
自己却在浩瀚的《辞海》里
只占一个最小、最平凡的角落”
--冯亦同先生《妈妈》
这首经典的诗歌不仅被选入小学语文辅导教材,还被翻译到国外。有一位叫许琦的小学教师在读后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介绍到,该诗歌“使人想起唐诗《游子吟》,一古一今,都写出了母亲的伟大,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当南京理工大学一对金童玉女般的学生刘梦友、贵鹿颖开始朗诵冯先生的《紫金花》时,女声如泣如诉,男生厚重旷远的音质把我们带入“当红梅遭凌辱、雪松被虐杀”的氛围和年代中,那充满顽强生命力的紫色花朵便从古城墙下、朱雀桥边,铺天盖地的开到舞台上和观众的心里。这首构思精巧、语言利落又犀利的十六行短诗,充分表达了冯先生深深的爱国情愫,和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历史的回顾,以及致力于和平运动的热忱。这粒小小的花籽曾从南京东渡到东瀛,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后,又随日本“紫金花合唱团”一同唱回紫金山下的南京。
“一粒草籽就是一串音符
一度春风演奏一部乐章
从“二月兰”到“紫金花”
紫金山麓的小草要告诉全世界:
美丽的土地决不会沉沦――
生长云锦和丝竹的江南呵
也能将黄钟大吕,敲响!”
――摘自冯亦同先生《紫金花》
《紫金花》也是冯先生今年新出版诗集的名字,它顺利的开放也将春天的二月兰提前带到石城。冯先生说:“去吧,《紫金花》!到需要你的兄弟姊妹们哪儿去,去将他们的心弦拨动,去播撒和点燃他们心中的春光”。紫金花不负诗人的重托,带着春天的旋律和诗歌的使命在钟山脚下的水杉林和明城墙下绽放。这首诗歌不仅立意深远,简朴大气,时间跨度大,还充满了人性的光芒,更体现了中日两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望。这首诗歌也因此赢得广大读者和听众广泛的好评和赞誉,并获得2003年金陵晚报等单位举办之《南京,我心中的城》征诗大赛特别奖。
令人感叹的是,一次诗会的反响竟如此热烈。我想除了市文联策划安排得周到,舞台设计布置的典雅渗透江南浓郁的水乡韵味,节目紧凑,内容丰富多彩外,也离不开诗会主角的个人感召力。冯先生在市作协做秘书长和专职副主席达20多年,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栽培和提携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如今他桃李遍天下,不少当年的学生都已活跃于当今的文坛,这是文学后继有人的幸事,也是冯先生值得为之骄傲的成果。朗诵会人气之旺,也反映冯先生不仅做人成功,诗歌作品也出类拔萃,你无法不被诗人身上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斐然文采深深折服。著名诗人赵恺曾用六个字对其人其诗做了高度概括:“大气、才气、正气”——我想这也是许多了解和熟悉冯先生的人所公认的吧。
说来很惭愧,冯先生也是我非常敬重的恩师,对我有栽培和知遇之恩,然他的诗会我却没帮上一丁点儿。想当年我十几岁一个小毛丫头,就读于“南京青春文学院”,写的都是非常幼稚现在都不忍卒读的文字。我的辅导老师是《莫愁》杂志社的诗人王徳安编辑,而冯先生那时候就任青春文学院辅导部主任,我就在那时候认识了冯先生,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和蔼可亲,没有我想象中作家的那种傲慢和骄气,让我体会到一股正气贯穿于文学的殿堂,从此我悄悄立下走文学创作的道路和理想。我非常感谢我的启蒙老师王徳安先生和冯先生的提携,没有他们的发现和无私的栽培,我也不会在88年、89年分别获得第一届金陵诗歌节“金陵之花”新秀奖和丹阳“封缸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三等奖。我想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因为在80年代幸运地走进“青春文学院”和南京市作家协会,结识了像冯老师、王老师这样一批优秀的诗人,才奠定了踏实的文学基础,才有了后来喜人的成绩。
我看到年逾花甲鬓发已花白的诗人冯亦同先生,神采奕奕地站在聚光灯映照的舞台中央,沐浴在掌声、鲜花和人生幸福的体味中;我还看见春天明媚的阳光在有着46年诗龄的老诗人充满无限幸福的脸上潺潺流淌;他的眼中有两颗晶莹的珠光在闪烁,并由内向外传递着一种诗歌神圣的光芒。诗人冯亦同他就是一个美的使者,诗歌圣火的播种者、传播者,他用诗歌的人生照亮自己同时也烛照别人。这场朗诵会应该是对诗人创作生涯的最灿烂最圆满的总结,也是一生中永远难忘的辉煌记忆。诗人不仅被这美酒般散发出浓烈情愫的浪漫氛围感动,所有在场的人也都被那些用心血铸就和一生的情感经历凝结成的诗歌感动,并发自肺腑地给予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掌声。
当主持人穿插提问坐在前排的一位南京大学的女生:“现在是冬天,你能说说这次诗歌朗诵会为什么用‘春天的交响’做题目吗?”。满脸流露稚气的短发女孩站起身大方地答道:“既然冬天已经来临,那么春天还会远吗?”这位聪明的女学生很显然拣了一句现成的雪莱诗句来表达和诠释自己的理解。是的,这场诗歌朗诵会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支已经点燃的诗烛,春天绿色的交响曲便在人群和会场四周在诗人永远年轻的心中回响。
2007-12-02

(相关链接)诗人冯亦同简介:
冯亦同: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江苏作协诗歌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海诗词》顾问,南京作协顾问。著有诗集《相思豆荚》、《男儿岛》、《紫金花》,诗歌评论集《红叶诗话》,散文诗剧《朱自清之歌》,散文集《镶边的风景》,传记文学《郭沫若》、《徐志摩》、《镇海的女儿——朱枫传》等。诗集《男儿岛》获南京市政府第二届文艺奖,《朱自清之歌》获1999年江苏省广播剧一等奖、江苏省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奖。
除文学创作外,还曾为《金陵神韵——南京历史名篇大型朗诵音乐会》担任编选和撰稿,为民族交响乐《和平颂》撰稿,并主编《可爱的南京》丛书第一辑中的散文集《名家笔下的南京》和诗集《诗人眼中的南京》、余光中散文选集《左手的掌纹》、张中行散文集《负暄絮语》等,以上作品均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
上一篇:小区春色 下一篇:2008.5.29 寂寞文二西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