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日用品 > 百媚生花:汪曾祺与黄永玉

百媚生花:汪曾祺与黄永玉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22:06   浏览 N 次  

(在网上搜得“子规声里雨如烟”一文,今贴上。)

百媚生花:汪曾祺与黄永玉

文:子规声里雨如烟

按语:去广图读了些黄永玉的画儿,及李辉的《高山流水 远近之间》,苏北的新作《一汪情深》,蛮想写几句话的啦。偶然在网上搜的此文,觉得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一早上街,路过雅园门口的报刊亭,看见新出的《读书》杂志上面,有一篇黄裳先生写的《也说汪曾祺》,便驻足浏览了一番。

以我的浮躁和浅陋,像《读书》这种杂志是好几年都没读过了。记得上一回买《读书》,是里面登了高尔泰一篇散文,那时薄薄一册须5元。而今版面增肥,价格也升至8元。凭这盈盈一握的小册子,就算字字珠玑吧,别说,我还真不想买了。

《也》文吸引眼球的,是写了汪曾祺和黄永玉的关系。从二人与沈从文先生关系看,汪是沈的高足,黄是沈的表侄,都是名利场上的大人物,一生也都与沈先生过从甚密。但汪、黄的作品中几乎互不提及(印象中黄的作品提到汪一次),好像陌生人似的,却是何故呢?黄裳文章自然也没想说得太分明,总之是闹了些闲气从此走开了就是了。回家起了好奇心,把二人名字搬进“百度”一搜,才发现好不热闹,网上对二人关系疏离的原因,人品、文品、画品高下的争论,早就如火如荼了。天涯社区有一版“闲闲书话”,发了一篇《抛砖引玉,我来说说汪曾祺和黄永玉》的帖子,引出许多跟帖,似乎多偏汪老一方,觉得是黄的人品不好了,连文与画亦不好了。读罢颇觉无厘头,世上哪有这么评说人的!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心境再淡薄、造诣再精深的大家,落在俗生活的圈子里,心眼也难免大气不起来,意气当然是不该争的,一般是没到争的时候。这闹闲气之类的事,怎好一味苛责某一方呢?

汪、黄二人,一个是文章的巨擘,一个是画画的高手,硬拉一块论高下,便如张飞杀岳飞似的好笑。单论文自然是汪曾祺高明到不可以道里计,哪怕黄也写过《太阳下的风景》,写过《比我老的老头们》,而且通脱潇洒,快意恩仇,但强是强的,强得过汪么?至于书画,当然是黄的造诣深,人家靠一笔画纵横天下大半生,他的两刷子会干不过业余的?汪的字画,我在八卷本的《汪曾祺文集》的插页里看到过好些,小幅居多,风格偏于甜腻,透出一点娟秀,好看是好看,只是太媚气了点,总不能说这就是个大师了吧?那“抛砖引玉”一文的最后一帖,评说汪的书画似乎有点过分,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以汪的审美,他怎么会做出那样的书画,而且还洋洋得意呢?——实话实说,它们真的都不入流:功力看不见不要紧,你至少表现点和你相符的气质啊,可与文字天壤之别——那些东西简直就是恶俗,尤其那字!”

至于人品,说起来就更复杂,总须照应到这人的时代、环境、阶层和心境,此外还须看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情。简单以人品论作品固然可笑,而直以文品、书品、画品去衡人品,则未免迂阔不通世务。以汪、黄论,汪是江南水乡人,没落世家出身,好静多思而性格温润,才情丰沛但随遇而安,为人聪明却未必精明,人生目标感是模糊的,不善经营社会,写样板戏可以写到令第一夫人青眼相加,仅靠一己之力这辈子竟连个大点的书房也没混上,可谓“无用”,可谓“穷”多于“通”。但这为人的“无用”,正是他为文“大用”的根源。那散文小说中满篇皆是的贵族气、“遗老气”,得于“无用”者多矣。他是表面一看窝窝囊囊,内里一片透澈纯明,绝对是活出了真滋味的人。而黄是湘西山地人,出身小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流落江湖习得许多草莽气,为人豪迈爽朗,快意恩仇,又勤奋倔强务实,目标感强,执行力与策划力并驾齐驱,极善依托外力搭建自己的人生舞台,以小学未毕业的学历身任中央美院教授,后半生挣得银子无数,可说是个典型的“有钱人”、“成功人士”。这样两个脾气大相径庭而又意气鲜明的人,你要他们在困难年代相濡以沫或许不难,但要到人生巅峰时还彼此敬服,那就太强人所难了。

其实正如钱钟书所说,我们作为读者,只须吃到上好的土鸡蛋就行了么,管人家母鸡在一块儿是温存得像两只兔子呢,还是紧张得像两只刺猬呢。再说了,兔子也罢,刺猬也好,无非是袒露了些小猫小鼠的小肚鸡肠罢了,关人品何事啊?
(这段不喜欢,不符合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好东西哦!另外,知人论世,举一反三,乐在其中哩!)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