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日用品 > 小学语文课堂的“三先三后”

小学语文课堂的“三先三后”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22:12   浏览 N 次  

小学语文课堂的“三先三后”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反馈运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问题,并且进行教学问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当前,若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体现“三先三后”,我认为更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先等待,后提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作答,而是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英国学者杰伦迪·迪克西对于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很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少,有时甚至连一秒钟都不到。在学生刚刚回答完问题后,他们又会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Rowe在1987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在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大约三秒钟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的内容将增加300%~400%;学生将运用更多的证据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之间对各自的想法将会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将会减少;学生自愿参加课堂活动的现象将会增多教师用以维持纪律的时间将会减少。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的时间,即“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所谓“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改变回答。

二、先讨论,后结论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以便让别的同学进一步补充。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这样做能够增强民主合作的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让全体同学参与,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使问题从各种角度得到剖析,学生理解得也更全面、深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品质。

“先讨论,后结论”是基于对话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并且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要使课堂讨论产生效果,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展开活跃的论证。可见,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发真正的课堂讨论。小学生已经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

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发表自己的想法展开对话,讨论的过程伴随着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这种过程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思想。课堂讨论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也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先学生,后教师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应该轻易打断学生发言,学生稍有停顿,要让学生思考继续回答,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必要肘才适当引导和暗示。回答有错尽量让学生自己纠正或请其他同学纠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才发表看法。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平等的对话情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民主课堂的关键因素。树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师生平等的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是重要的。在新型韵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为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鼓励大胆质疑和创新。

实际上,“三先三后”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建构”的学习思想。“建构”是学习者对于知识的“再组织”、“再创造”。反思是建构的条件,建构是反思的结果。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反思者和建构者,帮助学生学会质疑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课堂提问,可利用对回答的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这对学生的进步是不可或缺的。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