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程正迪:教授工作是本良心账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0 07:43 浏览 N 次
程正迪:教授工作是本良心账 科学时报 □采访:本报记者 刘东峰 郑千里 实习生 王璐 □受访:程正迪 美国Akron大学教授 做学问首先要学做人 记者:程先生,你在美国获得许多奖励和荣誉,受人崇敬,更令人敬佩的是,你每年 总要抽出许多时间回国讲课,从此看出,你与其他许多学者一样,总是对中国心存一份 真挚的感情。 程正迪:这是一份感情,也是一种责任。虽然中国的整体实力在增强,但中国人太多 了,在中国的西北、西南等地区,现在仍很落后。 给你们讲一件我的亲身经历:1993年的夏秋之交,我和一位国外好友一起到乐山看大 佛。当晚在乐山饭店住下。第二天,我们沿江行走,忽然看到因为船漏,一个四五岁的 小孩子独自一人在拼命地往外舀水。可以说,如果这个孩子是一个天才,将来因为贫苦 而被埋没,我们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件事情对我感触非常深,事情摆在面前,但我 没有办法帮助他。许多年后,当时的情景屡屡出现在我眼前。后来我告诉我的女儿,你 要记住,世界上还有很多和你一样年龄的小孩子,他们还过着很苦的日子。 中国人现在做事很不容易,而且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科研花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钱,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我虽是美国的教授,回来为中国学生讲课,这是尽我 的责任。不是为了名和利,是一种责任,因为我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 记者:记得你曾在母校东华大学讲过,“文章千古事,为官一时荣”,还讲过“人总 要给世界留点什么”。你的思想里似乎在秉承中国教育家的传统美德。 程正迪:可以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我一生中的快乐,可是这只是事情的一半。 我曾对自己的学生讲:“你们一定要超过我,你们不超过我就是我教学的失败,这才是 完整的教育思想。” 中国的教育家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做学问首先是要学会做人。可以说,教授工作是 本良心账。教授究竟是全心全意在教书还是半心半意,他人都无法具体衡量,只有教授 自己的良心知道。教授的最大罪过是误人子弟,有的人招了很多学生却无法精心教导, 有的不专心教学,却一心去赚钱,这都是在误人子弟。 从博士到教授 需要“扒去几层皮” 记者:通过多年的教学,你对中美两国教育与科研的比照,对两国学生在做论文、搞 科研之间的差异深有体悟。在你看来,中国的教育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程正迪:首先应当承认一个事实,中国的普通学生到美国几乎都能获得成功,由此我 认为,中国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事实上,现在国内许多高校的老师从国外拿到博士学位 回来,便被学校直接聘为副教授、教授,但“博士”并不意味着是一名好老师。 我在国内一所大学作报告时曾问听讲的学生,你们有谁为老师的新课题做过检索、做 过总结?大多数人举了手,说明有些老师太依赖学生而他们对自己的课题的理解和思考 都不深刻,可想而知,这样的老师怎能教出好的学生来呢?其实,中国学生都很聪明, 关键是综合能力比较差。美国十分强调综合能力,不仅要搞科研,还要能讲出来自己的 思路,表达能力要强。教育要实现培育栋梁之材的目的,需要好的老师的呵护和引导! 记者:那么,从博士到好老师需要怎样的历练? 程正迪:首先,好的老师应对科学有热忱,应热爱科学,有献身精神。在美国,从博 士到助教、副教授、教授需要多年时间、需要过许多关卡,这一过程会让人扒去几层 皮,而在国内,这一过程似乎过于容易、过于快捷。而一旦当上教授,就远离科研一 线,这样手插在裤兜里不做实验,就不能很好地接触科学,就会减少对科学的感觉。 我的一个来自台湾地区的学生在回去教学时,只能从助教做起,几年后才做到副教 授,直到最近才升为正教授。于是他向我发牢骚,认为自己很“亏”,不过我对他说这 并不亏——这一过程让自己在科研方面打下坚实的底子,是科研人员获得成功的必经阶 段。 现在,中国大陆的许多高校、研究所也出现了上述失误,这对中国的教育危害很大, 所以应及时调整策略,让学成归来的学子顺利转型为好的科研者、好的老师。 记者:也就是说,当前中国高校、研究所不仅要招聘“海归”学者,还要创造一个让 “海归”学者良好发展的环境。 程正迪:有些学者从国外回来后的前两年,发表文章很不错,这是因为他们还是在走 他们导师的路子,但慢慢就走入低谷。事实上,中国目前已经引进了很多这样的人才, 所以要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要不断进行再学习再定位,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研 究领域、目标,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子,这太重要了。同时,这些人要敢于自我否定, “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定要投入一段时间,努力学习知识建立自己的学科方向,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工作五六年,才有可能成功。 中科院的一位年轻的研究人员曾问我如何建立自己的学科方向。我分析了他的现状, 建议他不要和所内其他人员争,这样会导致互相踩脚、互相掣肘。当时我们几个人连夜 写计划书,写有特色、目光长远且自己能坚持下去做出成果的研究目标。结果,几年过 去了,他所在的研究领域在所内、国内发展迅速,令人瞩目。 所以我建议国内的高校、研究所千万别再重复过去人们所犯的错误,投入时间和力量 培养年轻人,走一条自己的技术之路,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人。如果眼睛每天只盯着 论文数、影响因子的话,会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不良后果。 记者:在言语之中,你十分强调走自己的路。 程正迪:是的,每个人应找准自己的位置。当然,这一过程很不容易。小到一个科研 项目,大到科研院所,怎么能壮大起来?一定要做别人所不能做的,才能立于不败。就 我们中国来说,也不要总是跟着美国人的思路做研究,美国科研的一些思路和行动现在 证明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以我所在的高分子材料领域为例,只有化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三者的思维互相碰 撞,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结合起来才能成功。我们研究出来的一种高分子薄膜可用在上至 飞机、下至液晶显示器上,就是三者结合的结晶。我们很高兴自己的产品能用在人类生 活上。 当然,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并非是在象牙塔里空想,而是要做切合实际的深入思考,目 标应十分明确。如,高分子材料将来如何发展?我会想到,能源、水和环境是人类面临 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保护环境、开发有机新能源材料、水处理材料的应用都是值得我 们贡献的领域,这需要从科学走向技术,需要建立一个我所研究的材料有什么用、可用 来做什么、如何为人类作贡献的思维体系。 记者:你曾在美国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担任系主任,不过后来你不再当。现在许 多年轻学者是“学而优则仕”,你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程正迪: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美国高分子学科的排名数一数二,但 要保持这个排名非常不容易。就我来说,科研与做官难以相容。我曾做过4年高分子科学 系主任,于去年卸任,有人推选我做更高的行政职务,我没有当。假如我当了这些行政 职务的话,又哪里有时间做研究?我太太曾这样对我开玩笑说:“你白天做行政工作, 晚上搞科研,我一辈子都见不到你!”我曾对学生讲,最好不要当官,先做好学问。 实际上,科研与做官难以相容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在美国,只要你做官,申请各种 基金便不容易通过,评审专家会产生类似的想法:“你哪里有时间去做研究?” 国内有些人当官是为了权力,把国家的钱弄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上。这种“学而优则 仕”的想法常常危害不少年轻的、正处在上升期的学者,他们正处在全力以赴提高自己 科研能力的时候,却转向做官,到最后很可能是做官、做学问都不成。 大学毕业生只是普通劳动者 记者:在教师的素质要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过现在 不少中国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很浮躁,不愿做冷板凳。程先生,你对中国学生有哪些 忠告? 程正迪: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改变观念,给自己定好位。现在的大学生不应再有高人 一等的想法,这是封建旧思想。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实际上只是普通的劳动者,有什么 事情不能做呢? 做学生的要多吃苦。记得自己年轻时曾在黑龙江上山下乡,对自己的锻炼很大。现在 的年轻人跳楼的、自杀的似乎越来越多,都因为他们历练太少,没有经过大事,精神很 脆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要学会“花钱买苦吃”,我让自己的女儿下工夫学国画, 参加夏令营,经常做体力劳动。 当然,年轻人应当有年轻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我年轻时的兴趣很广泛,很喜 欢写毛笔字、画国画、拉小提琴。在上海读书时,我是某上海大学生排球队队员,兴趣 多得不得了。现在我愿意和学生们经常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一 个人如果总是认为下一代不如自己,那就表明自己老了! 记者:据说你对学生衣装细节要求也不放过,你的学生在着装上都很庄重、很得体, 为什么? 程正迪:我招收学生时要面试,要谈,包括谈怎么做人。做人做不好,做学问同样做 不好。中国有句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认 为“厚德载物”更重要,也就是说要有道德积累、要奋斗,做有用的好人。 我的学生毕业时,我会送每个人四个字,性格比较严格的送“海纳百川”,静不下来 的送“宁静致远”,不太上进的送“自强不息”。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学做人,学会做人 后再做学问。 同样,对学生的穿戴我也有很高要求,因为穿衣可以看作一种审美。审美与做学问一 样,日常审美层次高,科研的审美层次会同样高。同样,每一个课题可看作一个很完美 的艺术,把课题做完美,就是把课题雕刻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最高境界。我对学生 讲,你的博士论文就是一朵花。 每位中国人都要有危机感 记者:你在美国取得的科研成就令人钦佩,这与你的努力拼搏密切相关。听说你在一 周七天内,早晨8点去实验室,晚上8点才回去。我想,身在异国,你定会有一种危机 感。 程正迪:在美国,你只比对手好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人家是不会用你的,你需要比对 手好百分之二百、三百才行! 其实,我们都应有一种危机感。国内许多高校、研究所的科研队伍有断层。上面是已 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下面是三十多岁,四十岁不到,中间这段没有,那么我们如何到国 际上竞争?科学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产生飞跃。中国因退休年龄的限制,20世纪 80年代出国归来的人现在正挑大梁。在许多留学人员回来后,我们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 扶他们一把,这样年轻人发展得才会比较快。 现在,中国国家实力增长很快,但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步伐还未跟上。更让人担忧的 是,许多研究人员的目标竟然是“捞钱”,没有以科研作为自己的初衷。我们不能总是 这样,要有一种危机感。 记者: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中国国民包括科研、教育人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往往 表现得比较急躁。 程正迪:中国当前的许多现象表明,老百姓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还不是很成熟,还容易 冲动,这其中有教育的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中国传统奉行中庸之道,但很容易被极 端所代替。事实上,中庸之道在中国以外华人为主的社会中表现得比中国大陆要明显。 一件事往往不可能是绝对的“白”,也不可能是绝对的“黑”,而更多的可能是灰色 的,所差的只是灰色的程度不同。 因此,我们对任何事情要用两分法、辩证的方法来看。中国学术界的大环境从整体上 来说还比较浮躁。我希望在小环境中,比如在一个学院、一个系甚至在一个课题组里, 能有宁静的学术气氛。
上一篇:从原理分析纹理防伪为什么领先于其它防伪技术 下一篇:2011年02月09日
相关资讯
- 05-27· 修身岂为名传世 做事唯思
- 05-18· 牙依舊很疼= =
- 05-16· 产品历史
- 05-14· 四月行记之<金碧辉煌的
- 05-14· 5月24日,《经济补偿金、
- 05-14· 怎样调整办公坐向?
- 05-14· 经典款的怀旧魅力!天梭唯
- 05-14· 凯王液下泵业董事
- 05-14· 上海凯王煤气灶维修...
- 05-14· $ 专☆修 『凯王』 上海
图文资讯
最新资讯
- 05-14· 最近我很好~
- 05-14· 评《大宅门》中的白佳莉
- 05-13· 2011年财富新贵走俏餐具行
- 05-13· “餐洁仕”由来与发展
- 05-12· 快乐生活每一天---【转载
- 05-12· “宫城野上闻秋风。唯思
- 05-12· 唯思主义批判 (2011-03-11
- 05-12· 公司简介
- 05-12·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05-12· 友情提示:安全驾车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