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日用品 > [转载]若不及早回归社会主义道路,则中国罢工浪潮不可避免

[转载]若不及早回归社会主义道路,则中国罢工浪潮不可避免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3 23:55   浏览 N 次  
原文地址:若不及早回归社会主义道路,则中国罢工浪潮不可避免作者:猫娜丽莎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用一个一针见血的等式表示就是3-1=2,2=3 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辩护,说总供给=总需求,所以宏观经济可以达到均衡。但是,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均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是雇佣劳动制度,就是资本家和其他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劳动者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积累就导致贫富两级分化,财富在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一方积累,相对的贫困甚至绝对的贫困在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者阶级一方积累,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过着奢侈的生活,娶二奶抱小三,茅台酒卖到数万元一瓶还在涨,豪华汽车卖到几千万元一辆,大量中国资本家和剥削者到欧美国家一掷千金!另一方面,劳动者工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通货膨胀越来越高,劳动者工资购买能力越来越低。

但是,一切人类生产最终都要归结为消费,资本家和一切剥削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劳动者,资本家和一切剥削者占据的大量财富,尽管过着奢侈的生活,但是其消费与其占有的财富相对仍然是比较小的,另外奢侈品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比较弱,到国外一掷千金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没有拉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尽管有强烈的消费需要,但是由于相对或者绝对的贫困,无力消费。结果就是3-1=2,2=3 ,总供给是3,而总需求是2,资本家为了利润最大化总是试图榨干劳动者,但是又希望客户个个都是富翁,好买光他的库存产品,可是他的客户中除了人数很少的资本家和一切剥削阶级,绝大多数是劳动者,这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无法解决!

如何在短期内缓和这对矛盾?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信用膨胀,欧洲、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家庭负债高是内在经济规律决定的,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政府的意志决定的。3-1=2,2=3 ,是不可能成立的!怎么办?通过膨胀信用可以暂时拉动总需求,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距,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不断重复和扩大3-1=2,2=3,信用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金融危机,2008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历史上的一次危机,这样的危机每隔1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金融危机必然伴随经济危机,信用膨胀不下去了,总需求大幅度下降,企业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劳动者失去生存权利,罢工浪潮风起云涌!另外一个方法是政府宏观调控,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相比信用膨胀是缩短总供给和总需求差距的比较好的办法,通过大规模投资拉动总需求只能取得一时之效,因为投资终要转化为供给,加剧本来就已经过剩的总供给。如果将目光放到全球,则没有出口也没有进口,地球人暂时还不能将产品出口到外星球,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统治世界的时代,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是世界性矛盾,一国通过出口缓解了国内总供给压力必然加剧别国国内总供给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国际间信用可以暂时获得缓解,例如目前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但是国际经济失衡必然加剧,国际信用危机也终将爆发!

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用等式表示就是3-1=2,2=3 ,信用膨胀或者宏观调控都只能取得一时之效,上世纪80-90年代,新自由主义何其猖狂,很多人下结论说社会主义已经永远死亡,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现在看来这样的论断是多么的目光短浅,仅仅过了10年资本主义经济就迎来了2008年的大危机!10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只是一个瞬间而已!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前期阶段是恢复个体经济和允许少量的资本主义私营经济存在,总体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大量私有化,资本主义获得了原始积累的廉价财产,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阶级由企业主人沦落成为雇佣工人,贫富两级分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罢工风起云涌,广大劳动人民看清楚了资产阶级披着“自由”“市场”“效率”“现代化”“国际化”等华丽外衣下的残酷和罪恶,要求回归社会主义道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呼声,“红歌”响彻神州大地,不需要组织也不需要宣传,人民争向往之,为什么!广大劳动人民已经看清楚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五官功能正常都能看到听到或者感受到!

30年河东30年河西,没有劳动者民主的命令经济必须改革,但是背叛社会主义道路,危害劳动者利益的资本主义复辟也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一句话,若不及早回归社会主义道路,则中国罢工浪潮不可避免!我党上世纪20年代领导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阶级斗争经验证明压制工人罢工最终只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罢工!

作者:浙大博士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