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日用品 > 让“错误”亮出数学课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错误”亮出数学课一道亮丽的风景

luyued 发布于 2011-04-30 03:05   浏览 N 次  

让“错误”亮出数学课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学生的出错引发的思考

课堂回放

复习“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

一种皮鞋,现在每双售价是68元,比原来降低了15%。原来每双售价是多少元?

这是一道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我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然后反馈:

(1)用方程解。 (2)用除法计算:

解:设原来每双售价为x元。 68÷(1-15%)=80(元)

X-15%x=68

85%x=68

X=80

当学生反馈完这两种解法后,忽有一个学生举手了。

生1:我还有一种解答方法:68×(1+15%)=78.2(元)

师:能把你解题时的想法说一说吗?

生1: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售价比原来降低了15%,就是原来售价比现在多了15%,就是求68元的(1+15%)是多少,所以用68×(1+15%)来计算。

师:同学们,大家听明白这位同学的发言了吗?

这时教室里议论开了,几分钟后有学生纷纷举手。

生2:我觉得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可答案和用前面两种方法解答的不一样。我也有些糊涂了。

生3:我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从“现在每双售价是68元,比原来降低了15%”这两个条件看,应该是把原来每双售价看作单位“1”,现在每双售价只有原来的1-15%,也就是85%,原来每双售价是未知的,所以用除法计算,即用已知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

生4:我也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他刚才说,现在售价比原来降低了15%,就是原来售价比现在多了15%,我觉得这样说是不对的。现在售价比原来降低了15%,是把原来每双售价看作单位“1”,原来售价比现在多了15%,是把现在每双售价看作单位“1”,单位“1”都换掉了。

生5:我觉得他的解题思路是不对的,比如3比2多50%,单位“1”是2,2比3少33.3%,单位“1”是3,所以现在售价比原来降低15%,不能说成原来售价比现在多15%

师:(问生1)现在你知道你列出的式子为什么不对了吗?

生1:我列出的式子错在分率句倒过来想了,现在我知道怎么解答了。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在解决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6: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算式。

生7:解答分数应用题时,一定要注意,分率句是不能倒过来说的,因为倒过来说单位“1”的量变了。

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1)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而对学生的种种错误,老师可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如果去理会学生的错误,怕影响教学节奏。也可能表现出对学生的埋怨:“怎么连这都还不懂?”于是教师再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切顺利,不犯错误,何必需要老师去“教”呢?

(2)要把“错误”当作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更不能去埋怨、指责,而是要抓住学生暴露出的“错误”这一生成性资源,充分关注“差错”背后学生的真正想法,并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案例中,之所以会列出“68×(1+15%)”的算式,从表面看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准单位“1”的量,但如果教师对这一现象作深层思考的话,其实学生出错的根本原因是由负迁移产生的认知上的混淆。学生知道,现在比原来少15元,就是原来比现在多15元,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现在售价比原来少15%,就是原来售价比现在多15%。这个个别学生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它对于学生解决稍复杂百分数应用题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错误。所以对此不能淡化处理,而是要机智地抓住,理性地对待,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把错误“放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思辨。在学生列出错误算式后,我没有急于评判错误,而是问学生“能把你解题时的想法说一说吗”?激励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是修正。当生1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后,我问大家“听明白这位同学的发言了吗”,于是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把生1的学习活动从“思辨”带入“修正”,以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三是总结。个别错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个别学生身上。在个别学生所犯的错误之中,经常蕴含着一些普遍性的东西,使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或教训。教师要善于将其总结出来,以便于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所以在“思辨”、“修正”过后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这种有价值的差错,为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在解决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