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美容 > 在他人田里种自己的菜--转

在他人田里种自己的菜--转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1 12:22   浏览 N 次  

健身行业十年兴衰警示录!能否触底回升奇迹

来源:ChinaFit 作者:迟忠波 时间:2011-03-22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没有国家的扶持,没有财团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能支持到现在非常地不容易

陷入价格战困境绝对不是健身行业独有的诟病,在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那些在盈利降低和成本上升夹缝里的行业,那些“在他人田里种自己的菜”的尴尬行业,需要怎样的自我救赎?

强者恒强,越弱越吃亏,这似乎是个商业定律。但从近期健身业航母——青鸟健身的停复业事件来看,健身行业似乎是个例外—“航母”非但没有胜出,反而率先倒下了!这是为什么呢?

企业竞争到一定阶段,比拼的就是实力。谁的资金雄厚,谁的规模大,谁最终胜出的把握就大,这就是所谓的 航母定律。但从近期健身航母——青鸟健身的停复业事件来看,健身行业似乎是个例外——“航母”非但没有胜出,反而率先倒下了!

而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事情。

青鸟健身关门事件

2011年1月11日,北京青鸟健身有限责任公司突然宣布位于北京的五家分店全部暂停营业。青鸟健身创建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健身服务的公司之一。青鸟当年坚持走高端路线,年费高达8000元。在很多普通人的记忆里,在青鸟俱乐部健身是时尚和奢侈的消费行为。这样一艘健身航母怎么会突然暂停营业呢?

1月14日,青鸟健身总经理王成终于打破沉默,对媒体澄清一些事情。说实在的,不是我们决定要停业,我们真是‘被停业’了!实际上在11号晚上我们还一直在争取,比如:我们和百盛沟通,我们在谈判,哪怕能按天支付房租,先别停水停电也好。但是不行,还是要停的。

王成说,青鸟近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我们2009年亏损1700万,2010年是900万。”

青鸟健身市场部经理吴晓天则称:绝不是青鸟健身支撑不下去,而是整个行业支撑不下去了。“你看现在哪儿还有健身房敢扩张?中体倍力(一语成谶)全国也开了四五十家吧,慢慢地也在悄无声息地关掉。这个问题早在两三年前,甚至四五年前就已经出现。”

在很多人看来,青鸟收取的一直是高额会费,怎么会经营不下去?又怎么会亏损呢?青鸟健身关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健身行业的关注:青鸟怎么了,这个行业怎么了?

“丫鬟”到“小姐”的飞跃

在1980年代,健身房悄然兴起的时侯,一个卡带式录音机、一间平房,就可以成为一个健身房的全部家当。可是,进入21世纪,健身房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当年浩沙在北京开一家健身房的投资额是200万左右,这已经让很多人咂舌。可是,2001年青鸟健身第一家兆龙店开业,一砸就是3200万元!当然其健身年卡也是天价:1800元入会费,外加8800元年费。

随后,作为美国健身业中的老大,倍力健身在2002年也大举进军健身市场,和中体联姻成立中体倍力健身公司。这外来的姑娘身价也绝对不菲,其投资虽然没对外披露,但是从位于长安街450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以及全部进口器材、清一色外籍教练的豪华配置来看,其投资之巨不难想像。

国内投资者的追捧和外来投资客的入侵,让健身业这个丫鬟闪亮转身为一个高贵的小姐。这位高贵的小姐吸引来一大批投资客的追随,社会上的不少游资纷纷进入,健身房如雨后春笋一家接一家地开。

遇到避不开的险礁

那段时间,健身业的景气度非常高,很多业内人士在健身房内边健身、边惬意地聊着其他行业,比如:聊着家电行业的困境和失败,总结着教训。可遗憾的是,健身行业并没有从家电行业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反而在重复它们价格战的老路。

不过,还是有些健身俱乐部看出些端倪,知道继续扩张下去会重蹈家电业的覆辙。青鸟健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在中体倍力全国跑马圈地的时候,青鸟健身则开始瘦身。即使在鼎盛的时候,他们在全国的店也不过16家,这和中体倍力几十家店相比显然降低了很多风险。

但遗憾的是,健身行业缺乏的是退出机制。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行业是有退出机制的,当行业盈利微薄的时候,及时地退出是减少价格战、也是企业自保的重要手段。可是,企业退出是有成本的,行业现状导致的高额退出成本,使企业陷入“囚徒困境”般的境地。价格战则进一步升级。过早进入恶性竞争

健身行业还有一个死穴,就是这个行业一直没有行业协会,没有人来改造一下恶劣的竞争环境。对此,青鸟健身总经理王成深有体会:“百盛店是2002年开的业,但是会员卡的价格从2002年的6800元一张年卡,降到现在3700元这么一个水平了。”

整个行业因为缺乏一种协调机制,而迅速进入了恶性竞争阶段。一些小健身房的年卡只有几百元,低价年卡出现的直接后果就是健身会员迅猛增加。为了降低成本,健身房的面积已经开始缩水,而人数的增加,让健身房内的空气浑浊得令人难以忍受,腿脚都伸展不开的会员还经常吵架。

当然从健身房来说,低价吸收会员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健身行业不像家电行业,有很多变动成本。一个健身房的投入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只要健身卡卖到一定数量,就能收回成本。之后再销售的健身卡收入就是纯利润,哪怕价格定得很低。这也是许多健身房钟情于价格战的原因。

但目前的中国健身市场,90%的健身房毫无技术优势,缺乏最起码的经营理念、服务观念和运行模式,尤其是其利润率90%来自会费,这都让健身行业整体在面临崩盘。

没有行业协会,误了行业机会!

此外,没有自己的行业协会,还让健身行业少了一个重要支撑。

青鸟健身停业前夕曾经给会员发过一条短信,内容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我们没有国家的扶持,没有财团的支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能支持到现在非常地不容易。”

青鸟健身市场部经理吴晓天解释说:“因为我不像中体有国家的资金支持,也没有那些外资的资助,我只是一个民营企业,自然而然地是靠自己支撑了9年,我只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按照吴晓天的解释,国家对健身行业没有进行过支持。其实,健身行业曾有机会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这个机会就是全民健身计划。但是,遗憾的是健身行业没有行业协会,没有推动有关的部门为行业争取政策。健身行业失去了最好的一次调整喘息的机会。

前有狼,后有虎

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来看,健身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痼疾,让其“突围”难度极大。健身行业在我国发展20年来,作为服务性行业一直没有出现重要的技术革新,服务上也没有突破性改变。这让很多会员逐渐失去兴趣。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健身行业面临危机的最主要原因——青鸟健身的总经理王成感触最深:“百盛店是2002年开的业,2002年场地的年租金是250万元左右,到2011年,已经涨到了700万左右!”

健身行业20年来,会费不升反降,而房屋租金却不断上调,很多健身房忙活了一个月,其实都是在给房东打工。收入不断降低,而支出不断升高成为了健身行业的死结,也是其难以突破困局的枷锁。

被高端人群抛弃!

而作为服务行业,健身行业的困境还出在自身的服务水平上:很多健身房提供的服务已经跟不上会员的需求了。

在健身行业鼎盛的时候,人们喜欢肌肉男,喜欢室内健身的方式。但是,如今的人们,健身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大家更希望到室外去,到大自然去,在有新鲜空气的地方进行有氧运动。

以前,星期天是健身房最繁忙的时候,可是现在,周六、周日反而是健身房人最少的时候。而工作日里,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也不再愿意用疲劳换取一身肌肉了。这导致去健身房的绝对人数在减少。遗憾的是,健身房同样没有针对这种变化采取措施。

2011年1月14日晚上,青鸟健身的大部分会员又接到了这样的一条信息:“尊敬的会员,青鸟健身所有店将于1月15日11时正式恢复营业”。在短短的3天内,青鸟从突然停业到突然开业,怎么会有这么戏剧性的变化呢?难道是青鸟健身已经率先找到了突破困局的办法?对此,青鸟健身市场部经理吴晓天解释说:“资金已经到账了,我们现在开业了,就是这么简单。”

从吴晓天的话中,我们能感觉出来,青鸟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仅仅是补上了资金缺口而已。这让我们更担心:青鸟健身一直亏损经营,在没有找到新的盈利点之前,青鸟健身每经营一天就会亏损一天,这样下去青鸟健身的复业到底能坚持多久?

谁会是下一个健身业?

陷入价格战困境绝对不是健身行业独有的诟病,在其他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亦庄最大的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总经理说:5年前,他给世界500强的一家公司派遣一名员工,每个月可以拿到服务费700多元,而现在不到20元。甚至一些顺带做劳务派遣的公司,为了和世界500强攀上关系,不惜免去劳务派遣的费用。这位总经理担心,这样下去劳务派遣行业早晚要有崩盘的一天。

劳务派遣行业,其在国内的发展和健身业一样,也不到10年,但是这个行业也同样面临着崩盘。从传统的家电行业,到健身行业,还有其他新兴行业,我们绝不希望健身行业的困境被再次重复……

那些在盈利降低和成本上升夹缝里的行业,那些“在他人田里种自己的菜”的尴尬行业,需要怎样的自我救赎?

尴尬行业的自我救赎

健身业这种情况,恰恰是当初家电业的一个翻版。这对所有利润在不断摊薄、而成本在不断上升的行业,尤其是对那种“在他人地里种自己的菜”的尴尬行业而言,都是有警示作用的!我们不妨通过家电业的衰落和复兴过程,看看有什么共性的经验可以借鉴。

品味家电业触底回升奇迹

如果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比有优点的话,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很难产生过度竞争。家电行业的大发展是因为其是市场经济首批受益的行业,但是,也是最早的受害者。因为竞争的无序,整个行业陷入了盲目跟风建厂,引发过度竞争,进而引发疯狂的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面临崩盘的危险。

在世纪之交时,经过一轮轮残酷价格战后的家电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家电业只有十年好光景。但是,10年过去了,进入2011年,家电行业经过重新洗牌,虽然还在进行着激烈的价格竞争,但是,家电行业却重新迎来了春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秘诀,那就是家电行业进行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而是价值战。一字只差,天壤之别。这一字里面包含了很多玄机:

其一,家电行业依靠技术升级来加强成本控制,以此来弥补价格战上的损失。

其二,家电行业不断依靠技术革新推出新概念,比如: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LED显示屏,还有变频空调、3G融合等等。每一种新概念的推出,都是商家提价的最好机会。

其三,家电行业能够突围成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其人性化的设计,让很多消费者欲罢不能。而健身行业却在忽视会员的需求,对会员,尤其是高端会员的新健身需求,没有做出及时反应,那么,陷入价格战的泥沼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靠新技术来加强成本控制,靠新概念来不断推出新服务品类,靠人性化设计,让消费者欲罢不能,对于健身行业来说,不也是完全适用的吗?

“联合”才有行业的二次机会!

另外,有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国内健身行业面临崩盘,而国外的健身行业却非常兴隆,一些企业还能上市做成几十年的老店。国外的健身行业为什么过得这么潇洒呢?

在日本和美国,健身行业绝对不是孤军奋战,也绝对不会像青鸟所说的没有财团的支持。日本和美国的健身行业是和保险行业捆绑在一起的,尤其是与健康险联系得更为紧密。在日本,参加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如果去健身,其健身的费用是可以在保险公司报销的。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被保险人对健康进行投资,其实是减少公司成本的绝佳办法!

而在美国的一些州,健身行业被列为提高公民健康的重要保障行业,政府给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免税、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等。这些扶持政策极大地降低了健身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也促进了健身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些优惠让美国健身房的会费大幅下降,一个月的会费只要20多美元。

可以说,健身行业对竞争过于投入,而太缺乏行业联动的合力,又太缺乏和其他行业的联合营销了!相信,对于健身这样一个极有生命力的行业而言,现在还不是它“老气横秋”的时候,当整个行业具有了打造“联合舰队”般的思维时,这个行业会像家电业一样,找到自己的第二次机会。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