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美容 > 意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3 09:56   浏览 N 次  

天天一本正经文章没完最后一定会把自个身体弄崩或是文字如水敷衍塞责。我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但不写又解不了瘾。怎么办?

改为随笔吧。比如,应当给自个来个小结,别人帮不了,自我可以反省。

人在北京,形式应当领先。从而,不得不去关注你的形式在此之前是否有过,以致于不吃二遍苦。北京就是当代艺术,可知有多少人在挖空心思。大家都给想疯了。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都市自然而然成为形式先锋。承认这个事实就是为自个设身处地着想,不去远离实际做空事。比如,远离都市中心,你要拿形式去与人家拼,一般很难。或许你就根本不知道自己弄的这个形式早就落伍没有竞争力了。先锋形式最多可以用来为你服务,充入内涵。但两者完美结合很难,容易生搬硬套。这种问题往往见于都市盲从者,这就从边缘自视清高又一下子沦为都市崇拜。

从美学上说,其实,一种形式的诞生,就含有它自身的内涵了。

内涵从何而来?它只能来自于你的环境,具体生活才有真切的体验。艺术无国界,同样,艺术无处不在。例如,朋友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北京。你来自山西,我来自苏州,人就不同。怎么了解对方的区域文化呢?或许炒一手菜,来个刀削面,要比海阔天空谈论半天更具体有感受,味道出来了,就不用谈了。

因此,不论川美,浙美或鲁美等在京办群展,多少都有各自区域的味道。想必中国艺术家如出现在巴塞儿或卡塞尔,情况也一样。中国当代艺术整体上仍不脱土气。这是现实情况,说过程艺术也行。但并不是发达国家之前的简单重复,故而过程艺术也有它的价值。

由此可见,评论也不应当把形式与内涵割裂,随意看形式。乡村城市化,都市国际化,这是当代生活从一个农民到一个市民的基本愿望,可说,这种土洋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份。这使我想起一件小事。有一年,老哥回乡探母,顺便下乡看望堂兄。我一块去了。堂兄如今很富,乡里多次要他当个村书记,他委婉谢绝。他有几处房子,都在田间,外观西洋,内观浮雕,几成卢浮宫。一到农忙,满屋农具粮草堆积如山。时间一久房子都发霉了。之前他村里租房做五金加工,如今造了新厂房。除了几台旧机床有几个工人在干活外,大部分房子都空着。走进他办公室,他就急着要他堂弟从美国弄个产品来加工。眼下他说“很饿,吃不饱。”。老哥告诉他,上海很近,为何不去呀。

回国后老哥对此没有回音。他们就不再上门,母亲怨言。

记忆中,好多年前,在老家,很多土老板不管谁,夏天都穿一件“梦得娇”。最后,弄得这个牌子没人买了。

这种人与物的反差本身就很观念,直接拍下来就行。比如,有的老板忙完厂子还得回去帮老伴打点农活,也就顾不得更衣便穿着“梦得娇”挑起粪来。一件“梦得娇”当年卖3000-5000元不等。

又如,百军兄叫我去他那边玩。我会去拜访他的老中医,顺便赠一幅“麦当娜”,给他挂上墙。你们可以指责都市人道德败坏恶作剧。我可告诉你,这个瞬间或许就是艺术。

北京是个流动性很强的大城市。如今北京社会本身是个拼盘,各种菜都有。区域文化最终落脚在活人身上,他(她)无意在流动传播一种文化。由于大城市人天天在流动,最终都会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这种文化就留在市民身上。融入需要过程。因此,站在天安门广场拍张照,这不叫人在北京。最多只能说,噢,朱宏达来北京了。某人不能代表一个城市,除非这个人有了这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确,人是社会最好的风景。

自然如何见出人的风景比如淡泊和孤独,前者特别要研究经典中国画。虚实没有处理好,含糊不清,就不能往下再谈了。以石涛为例(本博有文),一般来说,竹林不离石,屋和人。你光拍//一片林子//抽去//一棵树//且旁无人物,这个意如何怎样都谅你弄不出来。可参见洪磊的“黄山”和色彩摄影陈小玲的“油田·女工”(http://chenzhiyong.blshe.com/post/1347/76916)。

困了,先说到这里吧。

附图:《清风竹影》石广智 (照片没能表达好原作)

资料来源:

798艺术创意园(下)(独家)

作者: 朱宏达 | 2007年04月09日 23:00 | 栏目: 资料库
(25) 点击 | (0) 评论 | 本文地址: http://zhuhongda.blshe.com/post/629/55208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