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强县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0 05:16 浏览 N 次新宁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强县
杨坚 焦海忠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坚持“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战略,以旅游发展为龙头,以生态建设为主线,以工作扩强为重点,以农业特色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公共服务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旅游强县”,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增加:生产总值达7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1.2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4.5:26.3:49.2 。
公共服务改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8 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6300元,年均增长8%和10%。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更优。耕地总量占补平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4%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向县区供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经济发展规划
旅游业:定位为国内著名、国际闻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新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张崀桂”国际旅游热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求把崀山风景区打造为国际知名丹霞地貌旅游新区、构建以崀山为龙头,以舜皇山东线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和黄金牧场西线旅游为两翼,以扶夷江干支流漂流旅游为纽带,以古城古镇古村、红色景区、仙峒平湖、溶洞、八峒瑶山风情、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为辅助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集观光、文化、民俗、休闲、度假、购物于一体旅游格局。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次3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元,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工业:力争县工业园成为省级工业园。并依托工业园区,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要求立足新宁县情,使工业和旅游业、生态农业协调共同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优化工业布局,按照南游北工的结构大力发展回龙寺镇工业园区,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转移平台、产业集聚洼地、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经济增长亮点,将新宁县工业园打造成省级工业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中药材提炼、竹木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建材、矿产等优势产业,加大重大工业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培育一批成长性好、产业配套性强,龙头企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年均增长2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5个百分点,打造亿元工业企业10个。回龙寺工业园区发展5~7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40%,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年均增长41%,打造亿元工业企业2个。
农业:继续坚持“产业兴农”战略,突出“优农业、惠民生”工作重点,改善民生为根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走农业产业化、生态化、特色化之路。大力发展农业种植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一批有规模、上水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管理。突出本地农业生态资源,把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走农业发展特色化之路。到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产值达到23.3亿元,年均增长6%。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优质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业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年均增长保持在9%以上。
城市建设与房地产业:要按照扩容提质并重原则,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城市辐射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紧紧围绕“构筑湘西南旅游文化中心,建设具有国际旅游品质的风景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城市化带动,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以特色集镇建设为基础。发展城市房地产服务业,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住房保障。把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富有传统韵味和时代气息的风景园林城市。城市化水平每年递增1.5个百分点,至2015年达到38%,城市规模达到14万人,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提高城市绿地面积,保持优良空气质量,保证优质供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90%。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供应翻一番。
其它服务业,要围绕以构建新宁现代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宗旨,以休闲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形成辐射功能强、服务配套、规范有序、活跃繁荣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新宁建设成为湘西南生态旅游休闲服务中心、现代化宜居地。努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提升传统服务业。2015年实现服务业GDP总值38亿元,年均增长20%,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9.2%。
社会发展规划
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新宁工业企业与长沙、湘潭等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型规模企业。重点鼓励企业与外部合作研究脐橙品种改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等共性技术、锑锰的低污染开采技术的攻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开发面向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经营管理网络化和商务电子化。整合全县科技资源,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支撑、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教育: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全面完成合格学校、重点项目学校建设和校安工程任务,提高办学整体水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鼓励民办职业学校发展。重点搞好焦家垅小学搬迁,招商引资建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加强岗前培训和职业教育,构建以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主的社会教育网络;完善教育信息网络,鼓励远程教育,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现代农民工教育工程,建设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县城。
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抓好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资源三个环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环境,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完成县到乡镇公路改造 106公里、通畅工程建设158公里;抓好乡镇卫生院、文化站、农村学校、农民健身场地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健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我县人口16万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统筹县城与乡镇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县城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县城功能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农村现代化与县城现代化协同并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推进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使城镇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增加从业人员的工资性收入。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巩固发展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加强妇女儿童、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体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重点建设中国崀山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亚萍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修建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00个村组篮球场。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实现乡镇农村有线电视联网和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升级。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高标准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学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功能。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立和健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和疫情监测网络。强化对乡镇、村计划生育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稳定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到十二五末人口控制在65万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08 内。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全面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加快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市民体质。
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市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形成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充分挖掘新宁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居民的生态和环保意识,推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和社会服务全面改善,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民主法制:以建设平安新宁、法治新宁为重点,加快依法治县进程,不断提高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生态保护与建设:贯彻生态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建设“国家级生态县”。
污染防治:加大污染防治,全面改善环境综合质量。到2015年,全县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
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创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县。
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交通体系:“十二五”期间争取邵阳市机场选址武冈大甸,并命名为崀山机场,大力促进新宁旅游发展。争取常德―新宁―桂林旅游专线铁路和靖州―新宁―永州―郴州这两条铁路的立项建设。形成一条旅游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建成洞新高速;争取新宁―白仓高速公路进入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规划并开工建设,实现县城至省城“三小时经济圈”。同时,争取新宁―永州高速公路进入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规划。完善公路网络布局。提质改造金石镇经高桥至回龙镇、官桥至舜皇山、江口桥至黄金牧场、洞头至邓家铺、高桥至武冈5条公路为二级公路标准,总里程207公里。完成县乡公路提质改造成三级公路160公里。加大通畅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080公里,实现通畅工程3531KM。实现477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通畅率达到100%。开工建设汽车北站;建设大型货运停车场一个;改造危桥三座、渡改桥30座;每个乡镇修建一个汽车客运站。
水利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夫夷江河流的整治与控制。完善夫夷江主江堤达标配套工程,提高夫夷江堤防防洪标准。启动实施县城防洪堤工程。加大区域防洪体系建设,重点实施夫夷江、新寨河、双江河三条河道拓浚工程,理顺内部水系。完成县城中心防洪工程建设,形成防洪包围圈,提高中心城镇防洪标准。保障供水安全。加快老城区和新增开发区域管网设施建设。新增供水人口3万人,年新增供水量330万吨,同时改善资水水质,使县城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8%。 加大河道疏浚和水系维护、调整理顺工程的实施力度。恢复和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排设施。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一座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三联水库、老虎坝灌区的续建工程。建设地震预报、监测系统和防震工程;完成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现代化工程;抓好人防工作,推进人防现代化指挥系统和“平战”结合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人防指挥所建设、招商引资建设县城中心广场人防掩蔽工程,提高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
能源保障体系:建立以沼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水能和太阳能等优质能源互补的农村能源供应体系。扩大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增加清洁能源使用量。“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黄金风能发电场。建设好220千伏输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两座。完善输变电设施布局,保障电力供应。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用电可靠性,全面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村户表改造率达到100%。以崀山景区、脐橙主产区、畜牧小区及退耕还林重点区为沼气建设的重点,全面开发农村能源和推广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逐步形成普及优势。“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户用沼气池3.3万户,2015年达到5.2万户;新建畜牧小区和联户沼气池950处,到2015年达到965处;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6处,到2015年达到47处,新建乡村农村沼气能源服务网点108处,到2015年达到146处。
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现有各网络运营商资源,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60%,宽带光纤传输网100%覆盖全县。到2015年,全市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接入率分别达到60%和50%。基本完成中心城区有线电视网双向改造,完成有线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扩大数字电视用户规模。推广三网合一,合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通讯和电视覆盖工作。至2015年,全县无线通讯和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 05-27· 修身岂为名传世 做事唯思
- 05-18· 牙依舊很疼= =
- 05-16· 产品历史
- 05-14· 四月行记之<金碧辉煌的
- 05-14· 5月24日,《经济补偿金、
- 05-14· 怎样调整办公坐向?
- 05-14· 经典款的怀旧魅力!天梭唯
- 05-14· 凯王液下泵业董事
- 05-14· 上海凯王煤气灶维修...
- 05-14· $ 专☆修 『凯王』 上海
- 05-14· 最近我很好~
- 05-14· 评《大宅门》中的白佳莉
- 05-13· 2011年财富新贵走俏餐具行
- 05-13· “餐洁仕”由来与发展
- 05-12· 快乐生活每一天---【转载
- 05-12· “宫城野上闻秋风。唯思
- 05-12· 唯思主义批判 (2011-03-11
- 05-12· 公司简介
- 05-12·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 05-12· 友情提示:安全驾车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