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卫浴洁具 > 帝都咸阳第三集 创新之都

帝都咸阳第三集 创新之都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7 13:26   浏览 N 次  

第三集 创新之都

公元前221年农历十月一日,被秦历法更新为正月正日。刚刚成为帝都的咸阳城披上了吉祥的瑞雪。
这一天恰好是秦始皇的39岁生日,也是他称帝后的第一个生日。
帝国的大臣们纷纷揣着精心书写的贺寿诗章,赶到皇宫为始皇祝寿。
没料到秦始皇没有丝毫过寿之意,也不是得天下后所应有的踌躇满志,而是带着忧患的语调说:我等君臣须得明白,华夏之积弊,非彻盘整治无以重生。
满朝文武顿时愧疚无比,纷纷将贺寿诗章揉成一团,丢进燎炉。
于是,便开始了决定帝国命运,也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政治体制的廷议。
多数有功之臣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秦继续实行周代的分封制,唯有廷尉李斯坚持变法路线,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心中早有主张,他从维护皇权和天下一统的大局考虑,坚定不移地支持郡县制。
随之,秦始皇关于郡县制的诏书颁布,全国上下高效而有序地建立起四大政治管理体系:
中央决策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皇帝本人、中都官长官、博士与大夫,通过廷议的方式进行决策。
中央政务体系
这一体系由丞相为轴心的三公九卿组成。
郡县施政体系
这一体系由郡、县两级各类官员组成乡官体系
王学理:乡和里都是基层单位。对居民的管理就是里,从行政管理上这就体现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非常严格。“亭”是什么呢,五里设一个亭,这个亭相当于派出所。
孙家洲:秦朝大臣李斯等人在歌颂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海内为郡县,法令又一统”。我想这是他们作为当时的统治集团高层人物来评价他们这个统治集团两大历史贡献所谓
“海内为郡县”是说它的国家管理体制,实现了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体制。这确实是秦朝的统治者给后世子孙留下的一个宝贵的历史遗产。“法令又一统”这是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管理体制方面做出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
秦帝国政治体系以皇帝为中心,确保皇帝的权威和国家政令的统一;国家公职人员不能世袭,均实行严格的考核与任免,确保官员的素质与各个机构的政务高效。秦帝国建立后,能在短时间内成就那么多的业绩与工程,正是这种高效政务的运转效应。
孙家洲:这个高效是怎么实现的呢?是通过秦国建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或称之为统治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在秦国国内没有君臣之间的过多的矛盾与斗争,上令下效。
纵观中外政治史,秦帝国的政治体制绝对是开天辟地的创新,也是摧枯拉朽、促进国家机器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举措。它设置之完善、程序之紧密、布局之科学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系统管理思维,堪称世界史上的奇迹。不但此后中国2000余年内始终延续这一体制,以至整个世界都在借鉴这一国家治理的黄金分割法则。而那时已经衰落的古希腊还是城邦制,不知大国系统为何物,罗马帝国还在萌发阶段,对中国的秦制更不知所云,世界其他地区的族群,也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具有如此规模的国家,当然更谈不上有宏大的治国思维了。
肖云儒:它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用法制管理了这个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在西方历史上也是第一。这样东方的独裁主义大帝国和西方带有民
主色彩的一种政治体制从秦代开始分道扬镳。
夏遇南:古代的四大文明最后都形成了统一的帝国,都发展成了一个帝国,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假如这个文明没有最后形成帝国的话,这个文明的影响是有限的,甚至可能被历史所磨灭消失。
雷依群:秦人以改革开放以创新闻名于世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型到由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第二就是秦人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实现了大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心德;第三点就是秦人他依法治国,这种法治精神,应该说是影响了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进程。历代虽然都对秦法有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是总体来看,秦人的法治精神在历史上还是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点就是秦人第一次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清代有一个著名的外交家叫薛富成,他写了一个出使日记,在这个出使日记里面他就讲到,西方人把中国人称为“CHINA”,这是秦人的一个印记。
孙家洲: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体制建设必须看到,那就是建立了一个集权制体制。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其中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百官宫卿制度等等。清朝后期谭嗣同曾经讲过:两千年执政,秦政也……秦朝在历史的贡献更多的应该从体制体制、政治制度中国方向去给予追寻和研究。
在帝国体制的高效运转下,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这些革故鼎新、我们今天依然享用的创新措施很快推出了。
它不是以胜利者的武断,排斥六国好的文化成果,而是海纳百川般的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从而整
合出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字、货币、道路和度量衡。
统一货币是其中最成功的改革。
原先的战国纷争导致货币各行其是,混乱庞杂,极大地影响了市场交流和经济发展。
货币影响经济,经济支撑政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的秦始皇在货币统一上下的工夫最大,改革也最彻底。他下令废除六国货币,统一为形体和价值统一的“秦半两”币。
“秦半两”呈“内方外圆”形,内方便于穿串,外圆不易磨损,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崇尚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这一切改革创新都是首开世界“标准化”的先河!
秦帝国在一种没有先例、没有大工业管理的历史条件下,走前人未走的探索之路,把交通、文字、货币等都统一在帝国意志和历史发展规律所要求的“标准”中。执行过程有法制的规范、有严格的责任制、有精细的考核。
(秦《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工律》竹简)
这些法定的秦帝国标准化模本,当属世界首创。直到18世纪,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先导的西方工业生产才有了标准化的要求,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标准化”的延续和发展。
秦帝国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毋庸置疑!
孙皓晖:在工业和商业方面秦国最大的基础奠定于吕不韦时代,他不仅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思想,而且给秦国带去了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
王子今:秦对技术的重视,包括机械的发明,水利的开发和兵器的改进等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对于秦的统一都有积极的作用,这个技术追求其实体现了秦人精神里面的倾向于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的这种态度。
收缴天下武器也是秦帝国反对战争,保障统一的创新壮举。
据专家统计,当时共收缴各国铜类兵器66万余件,铁类兵器89万余件,战车弓箭等部件236万余。始皇下令全部熔铸,化为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两排立于咸阳宫前的广场上。
中央集权制管理的大国,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万里长城、兵马俑及四通八达的道路就是在这种体制下横空出世的宏伟巨作。
关于修长城,秦以后的史学家多是诽谤攻陷之词,甚至不惜把齐国“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栽到秦始皇的头上。实际上秦帝国只不过是把六国长城连接,巩固维修了一下罢了,至于劳力成本远远低于屯兵抵御匈奴所需要的成本。更大的意义在于,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今天的中国人,谁登上长城,没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呢!
还有兵马俑,它作为秦始皇的从葬品,着实耗费人力、财力,长期作为秦始皇的罪行之一。但它与春秋时代的活人陪葬相比,总是一种先进和文明吧。
而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珍宝在今天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大大高于当年修建时的成本。今天,无论哪个国家的游客站在兵马俑面前,能不被2000多年前的奇迹所震撼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把水和利组合起来、使自然之水利于民生的也是秦帝国。他们举大国之力所兴修的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造福秦国,使统一中国有了强盛的物质基础;也造福后代,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吃饭问题。
源于今天咸阳泾阳县的郑国渠是最为艰巨的工程之一。这里地势较高,水流急湍。郑国在瓠口筑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西略低的有利地形,使主干渠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凿在灌区的最高地带,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灌溉面积。全长150公里,灌溉面积达4万余顷。
堪称世界最早高速公路的秦直道由今日咸阳淳化县起步,沿子午岭主脉北行,直达陕北定边县南;再由此东北行,进入鄂尔多斯高原,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1800里。它是帝都咸阳至九原最捷径的道路,有效地抵御匈奴的进犯。
长城、秦直道、郑国渠、都江堰、灵渠五大工程和秦驰道、秦桥梁等等这些秦帝国所开创的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不仅仅只是空前的物质载体,更迸发着秦帝国开放的胸怀、走出去的胆略,以及把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交融一体的超前意识。
孙皓晖:在对陆地文明,在对海洋文明,在对游牧文明这三个文明的融合性上,秦人通过他的历史以及他后来达到的创造都非常好地完成了这三方面的结合。
最为惊异的是,在那个没有高科技测量手段的时代,秦帝国竟然把秦咸阳宫、始皇陵、连云港海边的秦东门三点一线地排列起来。
解释只有一个,人的胸怀和胆量往往会超越人的技能,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
有幸的是,先后作为国都和帝都的咸阳,随着秦国的强大而扩充,其建设成果也成为秦帝国的创新伟业之一。
王学理:咸阳城发展有个过程,由小到大。最早由渭河北边到渭河南边,到秦惠文王的时候慢慢政治中心开始转移就向渭河南岸发展,特别是到了秦昭王时代,这个地域就整个扩大,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这应该说是咸阳城发展的第三阶段。
帝都咸阳的建设规模充分展示了秦人气魄和丰富想象。
秦始皇施展他千古一帝的非凡想象,把帝都与天象对应,进行极具浪漫的模拟建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由此可见当时秦人的气度和境界!
王学理:咸阳二百里之内,宫殿二百七十多座,在渭河北边、渭河南边都有很多宫殿建筑,这样看起来,这些区划作为一个完整城市秦咸阳处在中国城市的早期阶段。
秦帝国的宽大胸襟和无以伦比的创造力为后人对咸阳城的想象提供了空间,也留下了难题。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施尽才华应对祖先的超常思维。
一代史学巨匠司马迁挥笔写道:“作信宫渭南,已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极。”
尤其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堪称千古绝唱: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今天,我们看到这座庞大的阿房宫仿制建筑,可能还不足秦始皇构想的千分之一吧。
有了这么大的帝都,就得有相匹配的设施和城市管理。秦帝国的管理者在这方面为后代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楷模。
王学理:但这作为城市来讲,可以作为我们借鉴。城市的道路非常规整,居民必须要保持环境卫生,注意环保。当时法律很严格,若果弃灰于道者就要制你的罪,就是谁把自己家里的垃圾倒在道路上,妨碍交通,就要治罪。咸阳城从行政管理、治安管理到居民管理是非常严格,体现了秦人在管理国家,由小到大,我们都能看出来是比较完善的。
孙皓晖:咸阳当时是天下文明的中心这一点是当之无愧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把秦咸阳不能仅仅当做城市去研究,而是当作文明的成载体去研究。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这样的历史作用。
今天,我们俯视这座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现代化城市,可以联想当年咸阳城的繁华程度和安定局面。夜幕降临,严格的法制依然规范着城市的秩序,少有鸡鸣狗盗之事;作坊里火光冲天,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他们必须完成当日的生产指标;宫庭相府内欢歌笑语,高亢的秦腔令人陶醉和振奋……
星转斗移,岁月流逝。我们已无法看到帝都咸阳的原貌,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恢弘的遗址上,领受中华文明创新之都的气魄!

上一篇:拍卖会(上)361309050 下一篇:皇城帝都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