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美体 > 大友良英...

大友良英...

luyued 发布于 2011-02-08 09:22   浏览 N 次  

去看大友良英,周六那场。

之前看过二次,不股沟一下我也记不清那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第一次是94年的国际爵士音乐节,在儿童剧院,那次有WILLEM BREUKER的三重奏,有HAN BENNINK,有一个忘了名字的俄罗斯疯狂组合,还有就是大友良英和JON ROSE的二重奏。虽然那时候已经听过一些ornette coleman,sun ra和后期john coltrane之类的唱片了,但在现场看到,还是觉得大开眼界。两人的表演幽默疯狂,JON ROSE解开鞋带,用琴弓在上面上拉出声响,大友良英摆弄着唱盘和磁带机?,飞速的更换唱片,不像在播放,而是像在折磨黑胶。一半观众惊得目瞪口呆,一半被都得哈哈大笑,觉得这是行为艺术。

第二次是99年,演了两场。那时在前卫青年里大友良英和GROUND ZERO都算是响亮的名字了,据说票只卖了10多张,其实去看的人并没那么少,蹭票的居多吧。那时大友良英的风格已经变得有点安静了,也不再玩快速拼贴了,但一手噪音吉他还是让大家觉得爽,有一场手指弹出了血。

陆陆续续听过不少大友的唱片,从早期的暴力采样,到后来的静态蝉鸣,他在爵士乐方面的尝试,他的各种合作计划,I.S.O.,FILAMENT,他和keith rowe,Günter Müller ,christian marclay的合作。前几天找出几张唱片听,发现最喜欢的还是早期的大友良英,拼贴采样风格的。多数人有一种审美判断,特别是中国的听众,就是静的,空灵的,一定要比噪音的,疯狂的,爽的音乐有深度,拿大友良英来说,不少人觉得他的境界更深了。对他个人来说,这或许是一种追求吧,但他音乐中与众不同的东西,他的强烈的个人标签也逐渐丧失。现在听起来他已经和大堆的西方音乐家越来越像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也开始玩类似的东西了。

这次演出,差不多都在意料之中,说不上失望,也没什么兴奋。第一节,他和松原幸子的合作算是轻车熟路,点到为止。第二节四人合作,感觉好一点,每人都有点小出彩,颜老师开声念诗歌,最后几句终于好像听清楚了:“躺在树下看着天空...天气多美好”。天气的确挺美好的,屋里也的确挺闷热。第三节李增辉的无声萨克斯实在听不出妙处,观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可以把任何人声当成是人声采样,但还是...出去透透气吧。要是没第四节的二人吉他对飚,多数人会觉得郁闷的。(不过我怎敢怀疑一道道如此虔诚,严肃,认真的目光)。两人不像有些即兴那么客气,也不像有些即兴那么不客气,有谦让,有对话,有呼应,有厮杀,或许长了点,几次暗示收尾又继续了下去,老先锋显得有点累,少年先锋意犹未尽,最后终于大友良英抱起了双臂停止演奏,微笑着等待对方演奏完。大家鼓掌,演出结束。

1994到2009,十五年转瞬。一秒钟有多快,15年就比这一秒钟还快,任何形容时间飞快的陈词滥调都有了感情色彩,让人不胜唏嘘,来不及回首,也不敢回首。一梭子青春这么快就打光了...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