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美体 > 中医治疗痤疮方法概述

中医治疗痤疮方法概述

luyued 发布于 2011-02-11 20:00   浏览 N 次  
摘 要 对近年中医治疗痤疮临床资料作了系统回顾。对中医在痤疮的治疗中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中医传统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医外治、针灸、按摩、耳针等传统方法以及现在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新的有效治法,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痤疮 中医药疗法 综述
痤疮,相当于中医的“肺风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发于青壮年,好发于脂溢部位,尤其在面部、前额、颌部,其次为胸、背和上臂,早期皮损为位于毛囊的白头粉刺及黑头粉刺,后者局部积压可见牙膏样脂栓排出,吸收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常反复发作而迁延难愈,同时粉刺在发展过程中可形成丘疹,脓丘疹,结节,囊肿,疤痕等多种损害[1],严重影响美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在痤疮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痤疮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王朝霞等[2] 将痤疮辩证为三型,肺经风热用枇杷清肺饮加减(黄芩10g,生地15g,桑叶10g,枇杷叶12g,地骨皮15g,赤芍12g,丹皮12g,鱼腥草20g,二花15g,公英15g,地丁10g);湿热蕴结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9g,黄芩10g,炒桅子10g,茵陈15g,生地16g,赤芍15g,丹皮12g,当归15g,泽泻 20g,车前子 20g,公英 15g,地丁 15g);痰湿凝结者用二陈汤加减(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大贝15g,夏枯草20g,赤芍10g,红花10g,丹参15g,蒲公英10g,泽泻20g);用辨证分型治疗115例患者,痊愈78例(67.8%),显效30例(26.1%),有效5例(4.3%),总有效率98.3%。
1.2 专方专药 段昭侠[3] 用自拟祛痤方治疗痤疮86例,方法为:鱼腥草、女贞子、旱莲草各30g,知母、黄柏、桑白皮、地骨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生地黄各15g,生大黄、枳实、厚朴、火麻仁各10g,生甘草5g。以上诸药共为细末,过100目筛,装“0”号胶囊,每粒重约0.5g,每次3粒,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结果痊愈48例,占55.8%;显效18例,占20.9%;有效6例,占7%;无效14例,占16.3%;总有效率83.7%。
2 外治法
2.1 涂敷,擦洗 廖品叔[4] 用自配消痤液(主要成分为鲜芦荟汁、薄荷汁、甘油、蜂蜜)外涂患部治疗痤疮。于早晚洗脸后局部稍加按摩后在痤疮部位用棉签反复涂擦几遍。对照组口服丹参3片2次/d(每片含量0.215g),复方新诺明2片2次/d(磺胺过敏者改服四环素2片,2次/d)。两组均30天为1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评定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2.3%, 57.7% 和18.5%, 35.7%。 两组痊愈率比较χ12=9.51,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28.46,P<0.01)。石新荣[5]用消痤散(主要成份:白芷、二花、黄芩、黄柏、生地、当归等)外敷加倒模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
2.2 中药面膜倒模 江丽芬等[6]用中药面膜(黄连、黄岑、黄柏、丹参等)加淋巴管按摩治疗面部痤疮65例,临床治愈率67.7%,显效为27.7%,总有效率达95.4%。杜钦玲、翟立新等[7]用病灶清理加中药面膜敷贴治疗痤疮732例,患者面部经清洗消毒后,使用粉刺取出器将黑头粉刺逐个取出。然后使用多功能治疗机(CP50003型,广州康雅迪公司生产)将氯霉素液向皮损内导入,同时使用紫外线电极棒照射皮损。面膜粉用蒸馏水调匀后敷贴在皮损局部,40~50min后洗去面膜。每周1次。 局部外用氯霉素酒精3次/d,口服红霉素0.25g或四环素0.5g,葡萄糖酸锌0.2g,均3次/d。4周后判定结果,治疗有效率97.5%。
2.3 熏蒸法, 张傲清等[8]取苦参、丹皮、龙胆草、公英、乌鸭藤根各30g,地肤子、大青叶各20g加水文火煎,先熏后洗20~30分钟,日2次,10日1疗程,疗程间隔5日。观察34例,经3个疗程有效率为91.18%。俞圭田[9]以菟丝子30g加水500ml煎汁300ml,温洗或敷患处,日1~2次,7日1疗程,经1~2疗程,治疗痤疮50例,有效率94%。
3 内外合治法
3.1 内服中药配合外用中药 杜晓伟等[10] 用内服痤疮胶囊(生石膏30g,山桅子10g,黄芩12g,当归12g,苍术10g,苦参10g,蝉蜕10g,防风15g,双花9g,生地12g,生大黄9g,川芎9g,赤芍15g,知母6g,生甘草6g经去杂质粉碎后装入2号胶囊)治疗痤疮,每日2次,每次4粒,含药0.5g;外用痤疮膏(硫磺15g,生大黄15g,蛇床子20g,地肤子20g,白鲜皮30g,黄柏15g,密陀僧6g,冰片3g,鱼石脂适量,凡士林适量,将上述药物粉碎后过100目筛备用,将鱼石脂,凡士林加热溶化后,放入药粉制成软膏)每日擦1次。经治疗30天,痊愈70例占65.8%,显效18例占16%,有效8例占9.3%,无效2例占0.2%,总效率95.3%。查旭山等[11]用:痤灵酊(丹参、连翘、穿心莲、白芷等)100mL加氯霉素2.5g外用, 内治以自拟方(熟地黄20g,益母草、蛇舌草、女贞子、旱莲草各15g,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车前子、甘草各10g,丹参30g(后下))加减,丘疹性加栀子15g、黄芩10g,脓疱性加白芷15g,皂刺、山甲各10g,囊肿、结节性加昆布、布渣叶各10g,夏枯草15g,严重者可局部用去炎松混悬液(10mg/mL)0.05~1mL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治疗230例,总有效率96.52%。
3.2 内服中药配合外用西药 胥秀琴[12]用内服中药以自拟方(白花蛇舌草30g,枇杷叶15g,桑白皮15g,金银花30g,连翘20g,炒山栀9g,焦山楂20g,甘草6g,)辩证加减,外用自备酊剂(氯梅素2g,灭滴灵1g,硼酸3g,水杨酸1g,乙烯雌粉0.03g,维生素B60.5g,加75%酒精至100ml)局部湿敷,中药面膜(黄芩5g,黄连5g,黄柏5g,苦参15g,马齿苋15g,野菊花15g,芦荟10g,硫磺10g,青黛粉10g,灭滴灵2g,滑石粉适量)倒模,共治疗186例,痊愈124例,占66.6%;显效52例,占28.4%;总有效率达99.09%。于中原[13]用局部挑治后,用自制的痤疮消炎棉垫(含氯霉素2g、甲硝唑20g、地塞米松5mg加入75%酒精100ml摇匀配制成的痤疮消炎水)湿敷,用自制的痤疮软膏(含维生素E、乙烯雌酚、甲硝唑等)外涂。以痤疮膏为底膜倒冷膜或外敷痤疮面膜治疗。同时根据症状辩证用药。肺胃积热,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内服;湿热蕴结证者,给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痰瘀结聚证,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治疗。治疗241例寻常痤疮痊愈者占90%;显效:30%以上,,总有效率100%。常建祝等[14]内服方以枇杷清肺饮(枇杷叶、桑白皮、党参、栀子、白芷大黄各10g,黄连、黄柏、生甘草各6g)为主方加减。肺热型配白花蛇舌草汤(玄参、生地、麦冬各15g,白花蛇舌草10g),瘀热痰结型选配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贝母、夏枯草各9g), 冲任不调型用基本方合清经汤(:生地、当归、丹皮、赤芍、藁本各10g,桃仁、红花、菊花各9g),每日1剂,水煎服2次,第3次煎水洗患部。同时配合外用方涂擦。粉刺则先用粉刺针挑净再用外用方。 外用方:氯霉素、水杨酸、甲硝唑、雷锁锌、冰片、制为酊剂外用,每日2~3次 ,共治疗82例,总有效率为95%。治愈时间平均16d。
3.3 内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 彭燕等[15]用中药内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痤疮31例,基本方自拟(:竹节参、生地、石膏、丹参各30g,金银花、丹皮、赤芍、枇杷叶、大黄、桑白皮各10g,甘草6g)。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病状随症加减,:若为急性发病者,加土茯苓、连翘、野菊花各15g,蒲公英30g;表现为囊肿损害有疤痕增生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10g;经前或经期加重者,加当归、川芎各10g,益母草、旱莲草各15g;兼有腹胀便秘者,加芒硝、郁李仁、枳壳、槟榔各10g。上方加水500ml,煎取汁300ml,日服2次。夜晚予100ml保留灌肠。经1~3个疗程治疗,31例中显效23例;明显好转7例;有效率96.8%。
4 针灸治疗
4.1 体针刺法 燕金芳[16] 针刺治疗痤疮36例,取穴:印堂、太阳、承浆、风池、水突、天容。针刺人迎,天突时垂直进针,针感向胸前放射为佳,不提插不捻转,余穴常规针刺,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30例,占83.3%,显效5例,总有效率97.2%。李红芹等[17]治疗44例,取穴双侧风门、肺俞、人迎、足三里,其中风门、肺俞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日1次,人迎、足三里用毫针针刺,人迎穴针感应向上传到面部,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每日1次,6天1疗程,间隔1~2天。5疗程后与中药对照组对比观察,经统计学处理,针刺组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中药对照组
4.2 刺络拔罐 刘超卿[18]取大椎、肺俞、膈俞穴用刺络拔罐法治疗326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率56.1%,有效率92.5%。王庆等[19]取穴大椎,肺俞(双)、脾俞(双)、膈俞(双)刺血罐治疗50例,痊愈3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0%。
4.3 穴位注射 温明等[20]用鱼腥草注射液取一侧曲池,足三里各穴注2ml,要求有酸胀感,左右交替使用。配合耳穴贴压辩证取穴治疗132例,总效率92.42%,与西药外涂配合内服药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1,表明穴注加耳压效优于对照组。程维玲等[21]以那俞穴为主,辩证配穴,穴注鱼腥草注射液2ml加维生素B6注射液2ml,每穴缓推1ml,2天注射1次,5次1疗程。局部囊肿及脓胞型的可用美容针挑挤干净后,再施以美容针灸针围刺。结果275例,治愈165例,显效101例,好转9例,有效率100%。
4.4 耳穴治疗 吴传俊等[22]采用耳尖部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放血3~5ml以凝血为止,耳穴取肺穴、心穴、胃穴、神门、内分泌、面颊,用王不留行籽贴压4天为贴治1次,3次为1个疗程。两耳交替,每天自行按压2~3次,以痛为度。若背部发病者取肺俞、膈俞、心俞、大椎,轻点微出血即可,用温水洗脸,停服一切药物,忌食辛辣,保持心情舒畅。90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治愈16例,2个疗程治愈26例,3个疗程治愈29例,显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 炯华[23]取耳穴肺、肝、肾、胃、食道、大肠、面颊、内分泌、皮质下等每次7~9穴,将2mm绿豆劈开,切面粘胶布贴耳,5日1次,左右交替,耳压数次,每次1~2min。治疗患者100例,有效率达96%。
4.5 穴位按摩 高慰[24]用穴位按摩为主、中药倒模、液氮冷冻综合治疗法治疗痤疮156例,一个疗程治疗后,显效为82例,占52.56%。有效为74例,占47.44%,总有效率为100%。
4.6 走罐配合刺络放血 翟金莹[25]等将痤疮辨证分型为血热熏肺型,湿热上蒸,气血瘀滞。治疗初期用疾法走罐配合刺络放血,复诊时用刺络放血配合缓法走罐,并根据中医辨证用三棱针选穴挑刺,血热熏肺型:T1-7夹脊、肺俞、心俞、厥阴俞、督俞、膈俞。湿热上蒸型:T3-L2夹脊、肺俞、膈俞、脾俞、胃俞、心俞、脾俞、肝俞、膈俞。挑刺后,进行闪火法拔罐,分别自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至膀胱俞缓慢推拉火罐,每分钟往返1次,往返2~3次,以每挑刺穴位出血2~3滴为度, 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治疗痤疮78例,痊愈77例,显效1例,有效率100%。疗程最短5次,最长20次,治疗效果显著。
4.7 其他 另外还有放血疗法、火针、穴位埋线、自体血封闭等方法,同时各种方法还经常结合使用,如[25] 、[22]的放血和耳穴及刺络结合,以及这几种方法和内治,外治等其他方法结合应用。
5 小结 总之,近年来,中医对痤疮的治疗发展较快,方法多种多样, 辨病辨证结合、内治外治结合、以及现代仪器和手段的使用,都大大提高了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如中药的离子导入、雾化等。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疗效标准不统一,很大一部分报道没有对照组疗效做参照。因此,对于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药物治疗痤疮没有可比性,同时统计方法的使用也很不规范,今后应尽快采用统一的疗效标准,科学的统计数据,使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真正的客观化,使中药美容发扬广大。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