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卫浴洁具 > “德政工程”造福秦州(三)

“德政工程”造福秦州(三)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6 11:28   浏览 N 次  

“德政工程”暖民心

1997年初,天水供电局已经在没有农网改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根据天水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行政村“村村通电”工程共建设10KV高压线路276.1公里,配套变压器110台,1945千伏安。其中武山县10KV线路153.4公里,配电变压器84台,1045千伏安,清水10KV线路65公里,配电变压器12台,430千伏安,北道57.7公里,配电变压器14台,370千伏安。计划总投资69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14万元,群众自筹276万元。施工队伍起早摸黑,冒酷暑严寒,日夜奋战,保质量、赶进度,总投资728.3万元,长281.6公里的10千伏线路和容量1980千伏安的变压器全部顺利安装竣工。1997年12月30日,原天水市市长王洪宾郑重的合上武山县草川乡李子沟村的刀闸,并欣喜地宣布天水市两区五县298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告别了煤油灯的农民群众载歌载舞,欢庆告别无电的历史,天水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

虽说天水市行政村村村通上了电,但是,由于当时国家投资有限,只解决了全市行政村村民用电户的基本用电问题,线路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线路损耗大,供电半径小,导致供电质量不高,故障停电较多,“村管电”乱收费乱加价现象突出,群众负担重。1998年天水供电局对两区五县农电企业实行代管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梳理整顿、分解任务、落实指标、考核到人,当年7月,第一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在全市全面启动。与此同时,甘谷县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同网同价”。全市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不断实施,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电网薄弱环节,提高了农村电网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确保了安全可靠供电。随着农网改造与建设工程的逐步完成,一台台家用电器走进了农民家里,粉碎机、榨油机、碾米机、压面机、抽水机……在村头巷尾机声隆隆,在田间地头欢快歌唱;一个个农副产品加工厂陆续开业运作。电力确确实实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治穷致富提供了极大方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秦安县兴国绒线厂厂长、天水市人大代表、乡镇企业家李福禄高兴地说,过去我办的企业因三天两头停电,企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自从电网改造后不仅减少了各种费用,我再也不为电而发愁了,而且电力部门的服务和承诺件件落在了实处。截止目前,全市农网建设与改造减轻农民负担833.8万元,被广大农民称为“德政工程”。

为了加强县级农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天水供电局今年轻“代”重“管”,建章立制,整顿和规范农电企业,提高农电企业设备健康水平和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农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天水供电局为更好地发展农村电力市场,使天水市总人口80%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并协助县级农电企业建章立制,一是对农电企业调查摸底;二是结合兄弟单位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三是因地制宜,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通过半年的努力工作,出台了规范农电企业八个方面基础管理制度。在天水供电局2002年工作会议暨十二届二次职代会结束后,立即又召开了二区五县农电企业党政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3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针对农电企业在体制管理模式不一,机构因人设事、人满为患、专业人才、安全基础管理模式及对供电站实行内部趸售办法;会计核算程序未理顺,财务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供电可靠率低,设备陈旧老化,管理水平低,计划外停电频繁发生,电压质量问题还在困扰着不少农村用电户等问题,通过座谈交流,集思广益,提出整改措施,共商农电企业发展大计。在这次座谈会上,局长文博、副局长王宝玉、党委书记徐正辉分别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六条铿锵有力的工作措施:一是认真贯彻传达“两级”电力工作会议和职代会精神,稳定职工队伍;二是一期农网改造工程截止去年年底共完成投资27072.59万元,占总投资的88%,主要是35KV建设速度较慢;三是省二期投资1.46亿元的资金已下达,并要求在六月前完成;四是总结一期工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层层落实责任制;五是加强农网改造规模管理、资金管理、概算管理,加强审计监督,杜绝网改中乱收费、乱摊派、乱加价现象,防止户表工程中超标收费和搭车收费等问题发生;六是力争今年有30%以上的农电企业通过开展争创“双达标”活动,获得“双达标企业”称号。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