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卫浴洁具 > 褚瑄--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政治文化背景分析

褚瑄--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政治文化背景分析

luyued 发布于 2011-05-07 13:42   浏览 N 次  

英国政治制度史是一部集政党政治、君主制、司法制、议会制、内阁制、文官制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而成的历史, 是“议会逐步取代国王统治国家的历史, 是内阁对议会负责之原则产生、发展直至最后确立的历史, 是政党在其内部起源、成长的历史”。英国式政治民主制具有以下宏观发展特性:1、原发性、自发性和首创性2、渐进性、连续性和复杂性3、曲折性、缓慢性和滞后性4、灵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5、开放性、流动性和示范性。英国式政治民主制所以具有上述特点, 其原因牵涉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 不仅有赖于对已有各种精神遗产和文化传统的继承, 而且也离不开时代变迁与发展需要的推动。

一、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

英国孤居海岛, 气候温和湿润, 主要居民区地势平缓, 生存条件适宜舒适。在外, 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入侵者扭转其社会发展进程; 在内, 自17 世纪末叶以来再无革命发生, 社会发展相对平稳。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社会发展走势, 使英国人形成了以稳健、审慎、理性、独立、灵活、保守、调和、谦卑、妥协、隐忍、克制等特质为核心的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一方面, 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 重视传统经验, 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 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了念旧守成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 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 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 善辟蹊径, 自成体系, 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首先, 具有老资格的英国工人阶级, 常把争取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如果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他们便不思革命与暴力。其次, 英国上层统治者, 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 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 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 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 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再次, 在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由于拒绝妥协和让步而被历史无情推翻之时, 英国的王室及君主却因顺应历史潮流而没有被淘汰, 作为一种旺盛的适应机制保存下来, 在现代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英国法律的如是特点以及法律制定者的政治心态, 恰恰是不列颠式“岛国心态”的真实体现。

这种岛国文化的心理,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君主立宪制。从战争胜利者到“君权神授”下的专制君主再到“君主立宪制”下的虚位君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王权集中的君主制导致了革命的爆发,但是,习惯遵循传统的英国并没有废除君主制,相反,把君主放在一个巧妙的位置,使其既不掌握实权,又维护了传统。

2、议会制。英国的议会分为上下两院,又称为贵族院和平民院。保留一个不掌握实权的贵族院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又一大特色。虽然,在议会中,议会的权力由贵族院向平民院转移,甚至有人称“上院唯一在理之处是其荒诞之处”,但是英国仍然保留了贵族院,使其作为英国的一个政治机构。

3、英国宪法结构的总体特征是由成文法、判例、常规、习惯、权威性著作和公民投票等构成的不成文宪法。所以,芒罗说:“英国的宪法是一种机构原则和实践相结合的复杂的混合物”。英国宪法的不成文性,是岛国地理在政治上的反映。由于他们重视经验和传统,在需要法律的时候,他们更注重从以前的判例,习惯中去寻找依据,最终英国也没有形成一部成文宪法。英国政治制度的设置,正体现了英国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

二、“重法轻权”的国民精神与国民性格

早在1215 年,英国贵族就在与国王的抗争中迫使对方签署赫赫有名的《大宪章》。该宪章涉及许多问题, 但主要是重申国王的权限范围和贵族的封建权利。虽然《大宪章》中的“国民”与“自由”等概念均与现代化学中的相关概念迥然相异, 但其却开创了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法治主义传统,“法律至上”和“王在法下”的观念从此根深蒂固。整个英国社会, 无论是统治者个人行为, 还是某一政治机构的设立, 都要尽可能地寻找相应的法律依据, 以证明其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充分体现了英国人“重法轻权”的自觉性。伴随英国政治制度逐步现代化, 统治阶级一再运用法律武器建立和巩固其统治地位; 不同阶级之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多次付诸法律武器, 其行为大多能够限制于法律范围之内, 或借助法律名义标榜其行为和要求的正义性。

在这种情况下, 法制化趋势的不断强化, 反过来又规定并影响着政治斗争的程度与方式, 使国内各类政治行为——当然包括政治制度的运行——能够逐渐公开化、合法化和比较温和地进行, 较少诉诸暴力和阴谋行为, 常常能以较少的社会代价赢得较多的社会进步, 同时又加强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渐进性、连续性和灵活性特点。

三、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市民社会新秩序的确立是英国特定历史文化的核心。市民社会的基本特质是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社会观念多元化。英国社会富于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和竞争性, 门阀之见和阶级偏见较小, 具有很强的亲和趋向。在英国,“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结果常常形成独特的社会景观: 贵族、绅士与商人、农夫杂处, 商人与修理机械的工人共同饮酒, 贵族的幼子进入贸易圈, 富有的工匠成为绅士。

四、绅士风度的政治文化

英国的贵族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就已起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贵族逐渐形成为社会的一个阶级,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贵族控制着上院,并对下院有相当的影响,在政党斗争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同时掌握着最高司法权,同时,强有力的经济实力给贵族的统治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社会传统的影响,更加深了贵族权威性的形成,也促进了英国贵族精神的形成。这种贵族精神的形成,使向上流社会看齐成为各阶级的价值取向,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都开始向上流社会靠齐,无论是中等阶级奋斗的最终目标是进入上流社会,还是工人阶级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都是一场价值观念的较量,这种较量的最终结果是以向贵族精神的融合而告终,也就是绅士风度的形成。

绅士风度表现在政治上就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谦恭有礼,也就是说,在政治上发生无法解决的冲突时,通常就表现为为保存双方的颜面,各自后退,以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如:一位官员的名称往往不能表明他的实际掌权,作为政府执行首脑的“首相”,长时间只拥有财政部首席大臣的名义,直至1 937年才终于得到首相称号;作为政府高级机构的枢密院,虽然常常出现在政府文件中,但实际上已形同虚设;国王虽为国家元首,但事实上之具有政治偶像的荣誉地位;名义上不是国家机构而且名号通常不见于官方文件的政党,却执掌着国家的政治权力。

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完善,是英国经济变革、阶级力量变化、政治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相结合的结果。随着社会发展, 阶级结构的变化, 英国各政党性质的改变, 以及英国社会基础也扩大, 英国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在现实中, 求同存异, 竞相改革, 将英国政治经济改革推向高潮, 使英国成为现代国家中最具效能的政治实体。

然而, 我们还应当看到英国政治民主制度的这一切发展与变化与英国特有的不列颠式的“岛国心态”、“重法轻权”的国民精神与国民性格和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他们为英国式政治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乃至英国的政治现代化提供了最广大的社会基础、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有效的民主监督。

图文资讯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