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居用品 > 箱包 > “贤臣”与“青天”

“贤臣”与“青天”

luyued 发布于 2011-04-28 09:30   浏览 N 次  

“贤臣”与“青天”

博友心雨,知识渊博,曾在其博客中讲过一个有关宝贝的故事。

齐威王与魏惠王有一天共同去打猎。魏惠王问:“齐国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得意地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直径一寸大的珍珠,光照车前后十二辆。难到如此大国竟没有宝贝?”

齐威王说:“你说的宝贝我没有。我有个叫檀的大臣,派他守南城楚国就不敢来犯。有个大臣叫种首,派他警备盗贼,做到了道不拾遗。他们的光辉将光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心雨认为:“ 国家的兴亡几乎决定于是否有贤臣这个国宝。大凡昏庸的统治者,无不轻人而重物,他们所爱的是财宝,掠夺搜刮无厌,贤臣因反对而遭到排斥和屠杀。”

小猫觉得心雨的观点很有道理,人是万物之灵,宝贝不过是身外之物,宝贝因人而生光彩,如果没有人的渲染与炒作,寸大的珍珠还不如一堆臭狗屎,狗屎尚能肥田,珍珠不过是贝类身上所长的瘤子,留之何用?

不过,小猫觉得“国家的兴亡几乎决定于是否有贤臣这个国宝”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十分可靠,因为人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动物,“贤”与“不贤”只具有相对意义,环境决定意识,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地位如果发生变化,“贤者”变“不贤”,或者“不贤者”变“贤”(即“浪子回头”)都是很容易发生的。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中,原本是一个孤儿,后投身革命工作,由通信员、社教员、记工员……到镇长、县长、行署专员、副省长,一路仕途顺畅,平步青云。但最后却因贪污腐化被判处了死刑。凭心而论,王怀中在由孤儿成长为副省长的仕途中并非一开始就腐化堕落,十恶不赦,而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为民干了不少实事与好事,王怀中家乡的很多老百姓及老干部都曾对他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认为:“刚入仕途的王怀中,给人的感觉就是想干一番事,而且风风火火,效率很高。大家都很服气他。”但随着王氏地位的升迁,权欲的膨胀,其初期的“为民服务”的理念荡然无存,剩下的不过是自私,贪婪,捣鬼与伤天害理,最后咎由自取,沦为了人民的千古罪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王怀中的事例说明“贤”与“不贤”的转换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将国家的兴旺寄托在有限的几个“贤臣”与“青天”之上,这恐怕并不牢靠。而由于历史故事,如《包青天》等的流传、夸大与渲染,人们往往将贤臣与青天的作用无限夸大,似乎觉得:“贤臣”与“青天”能包医百病,“贤臣出而黄河清”。殊不知,贤臣与青天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也具有一定时效性,并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能,人们对“贤臣”与“青天”的作用往往寄予了过多的幻想与夸大。古人云:“圣人不死,鲁难未已”则是对“贤臣救国论”的直接否定。

国家的兴旺其实更多的取决于制度与机制的完善,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最终一统天下;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终成霸业;努尔哈赤锐意进取,将女真人过去落后而原始的奴隶制改为了高效能的八旗制,终将一个边远地区的原始部落幻化了一个囊括汉、满、蒙、藏、回等的多民族大清国,使得其曾孙康熙皇帝越活越滋润,越活越来劲,怎么也舍不得离开人世,唱起了“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的劲歌。

“贤臣”与“青天”多体现了当权者个人的品德与修为,尽管有时他们或许也可以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他们与国家的兴旺其实并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方今之时,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坚决剔除王怀中、郑筱萸等危害和谐社会的蠹虫,“去死肌而杀三虫”,从制度上铲除腐败分子生存的土壤,这确实比单方面夸大并宣扬“贤臣”与“青天”的作用更加高妙!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