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皇冠的百年史
luyued 发布于 2011-05-29 11:30 浏览 N 次
萃华金店:一个皇冠的百年史
从1895年至今,萃华金店已经有116年历史。这116年,包含着史上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战争、压迫、饥荒、维新、革命、社会大转型,民族企业在打压与崛起中求存。一百年来,首饰从奢侈品演绎到人人皆可拥有的平民消费,一方面折射了它的变革与图强,一方面也体现出社会与民生的前进。萃华金店亲见了这个不平凡的历程并不断将黄金首饰等研发、创新,弥足时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有着帝制政权的伪满傀儡成立,并责成萃华金店打造了一枚绝版皇冠冠柱。那段灰色的历史中,见证的是萃华金店的金色品质。事实上,萃华金店打造的是另一个意义上的皇冠,百年之功砺一“冠”,从最早的金铺,到如今的皇冠级品质。
战争迷雾中走出的老字号
萃华金店诞生于19世纪末,当时正值甲午中日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崩溃的边缘,挫败感和谋求中兴的希望交织,新旧因素并存,此后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的各种力量都在此陆续登场。空谈误国,实业兴邦,各怀其才的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域中求索救国之道。其中就包括萃华金店,它从诞生到壮大,必然要经历当时中国商界的各种特征:义与利的胶着,商与政的往来,诚信与功利的博弈,是非与得失的权衡。这段“黄金事业”背后有着数不尽的故事。今天的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慢慢道出了它的前世今生。
清同治元年到光绪年间,大大小小的金店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将四平街上的出颖胡同连成了一条银楼街。随着朝代更跌,岁月流失,优胜劣汰,夕日多如牛毛的店铺朝现夕隐,早已被人们忘记,时至今日,在为数不多的老字号店铺中却独存一家百年金店,它就是建于1895年、坐落在中街、毗邻故宫的萃华金店。
萃华金店的创始人是关锡龄,姓瓜尔佳氏,大清镶黄旗锡伯族人。他曾任大名府知府,清末民初官至东边道道尹。关氏后来弃官从商,因为沈阳新城子区是锡伯族的故乡,关氏决心要为故乡做些贡献,便于奉天城内四平街(沈阳中街)铜行胡同的出颖胡同又称银楼街路北选址,辟祖遗房产投资开金店,名为“萃华新首饰楼”。当时,萃华金店的资本并不充裕,关锡龄出资仅3.6万吊,相当于57.6万枚铜钱。从经营项目上讲,用“吊”为单位的资本去经营黄金首饰,显然压力很大。关锡龄聘请多年从事银楼买卖的祝玉堂先生为经理,以经营首饰为主,兼营金银条宝,珠石钻翠。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
值得高兴的是,祝玉堂很善经营,加之萃华雇佣了多被称作“关里帮”的技艺精湛的金银匠,极讲究质量和信誉,萃华新首饰楼很快便在沈阳的金银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还走上了“连锁”之路。1912年至1921年之间,萃华金店陆续在哈尔滨道外三首街、五道街,安东市(今丹东市)中富街,本市南满站(今沈阳站)各设分号。而“萃华新首饰楼”改称为“萃华金店总号”,“萃华金店”一名从此在民间扩散开来。当时,总号、分号共六处,生意兴隆。哈尔滨市的两处分号凭借靠近产金地区,收买黄金数量多、价格低,该市行业竞争者又少,生意更加火爆。从1914至1930年,萃华金店经历了它的第一个黄金期。也就是这时,它被一个昙花一现的政权看中了……
史上最后一枚皇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当局通过“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了东北地区,随后策划了“满洲国”。1933年10月,当溥仪“执政” 了两年伪满洲国之后,得到关东军司令的通知,日本政府打算承认他为“满洲国皇帝”。溥仪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从北京的太妃那里取来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并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能够打造顶级皇冠的金铺,不仅要求做工精美,工艺纯熟,甚至不允许有一丁点的瑕疵。经过筛选,任务最终落在萃华金店头上。也就是说,不管萃华金店同不同意,都要接过伪满帝国的“冠” 名权。萃华金店不得不奉命择最好的工匠连夜打造,最终完成了这顶纯金皇冠饰品。这一段情节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就有直接体现。
但命运特别喜欢跟溥仪开玩笑。就在一切准备就绪时,关东军却对他说,日本政府承认的是“满洲国皇帝”,而不是“大清皇帝”,因此他不能穿清朝龙袍,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但此时复辟心切的溥仪哪里顾得上这些,只想尽快登基做皇帝。最后,他的龙袍虽然没有穿成,但皇冠还是戴在了头上。1934年初,溥仪头戴萃华金店出品的皇冠,在长春郊外行登基大典。
从艺术鉴赏角度来说,这顶皇冠的冠柱可以称得上是金质工艺品中的精品,在“完美”、“极致”、“无暇”、“天才”等词语被媒体毁掉的今天,它可以当之无愧称为无可挑剔,当时只有萃华金店的工艺水平才可以制作。真金冠柱,嵌镶缕雕,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萃华传统金饰工艺的高超技艺。当年沈阳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李西曾专门题过“萃列奇珍夸蜃市,华添藻饰夺龙纹”的对联来赞叹萃华金店的精湛工艺。不仅如此,溥仪的胞弟溥杰还专门为萃华金店题写牌匾。
近百年过去了,这顶溥仪戴过的皇冠也随着短暂复辟的满洲国成了人们心中的回忆。也许只有在闲来无事之际才会想起那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历史不可复制,更无法重新来过,但传承下来的皇冠一直在向人诉说着两个故事,一个是短命政权的历史,一个是百年金店的工艺。
国粹品质
一坛老酒,一定要经历酝酿、风霜、岁月打磨、手手相传,才有开坛那一刻的香气。品尝它时,已经不只是味道,还有故事,越品,越有滋味。萃华金店,就是这样一坛好酒。
经营金店,品牌,品质,诚信,一个都不能少,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当年,萃华金店的品牌在群众中的口碑迅速传递开来,从民众到官方都获得了认可。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很多都是萃华金店的忠实主顾,恭亲王府的溥伟和溥儒俩兄弟的家藏首饰几乎都是在萃华金店定制的。清朝最后一个敢于提刀上马的贵族亲王曾格林沁的后人、清末的徐世昌、周馥、赵尔巽、张勋的内眷更是萃华金店的常年主顾。由于这些贵族主顾太多,萃华金店干脆把生意做到这些人的公馆或家里,送货上门,办理赊销,每逢年前清账一次。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萃华的库存黄金经常保持在三千两以上,白银达四百万两,资本积累相当于最初投资的十倍,成为了当时沈阳金银首饰业中公认的“龙头老大”。
2011年新年,一位102岁的老人坐着轮椅,敲开了沈阳萃华金店的大门。作为萃华金店的老乡、几乎同时成长至今的朋友,这位老人每年都要亲自来到这里,选购一款首饰。事实上,她到此为的已经不是一件商品,对于萃华金店每一步风雨都历历在目的见证者来说,她与萃华之间的情感已经超出商品本身。
谁来传承国粹
用“三起三落”来形容萃华金店的发展似乎都不够。在百年老店的传承中,无数人为它做过努力。
1930年,祝玉堂因病辞退经理职务,推荐王恒安担任经理。朝代更迭,岁月流逝,在军阀混战时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萃华金店的生意也随之变得一波三折。1939年9月,奉天的日伪当局借口日本大藏省发生黄金盗窃案,将沈阳各家金店经理全部抓到警察局拘押审讯。久卧病榻的祝玉堂老人得知此消息之后长叹一声,怀着无限的感慨与绝望与世长辞。后来萃华出重金聘请大律师辩护,才使经理王恒安、副经理赵瑞馥得以释放,但金店却在日伪当局的强令下被迫改为经营百货。到1943年年底,萃华迫于无奈只好关门。
抗战胜利后,萃华金店带着祖国光复后的喜悦,打算重整旗鼓,并由股东之一的赵瑞馥出任经理。但开业后不久,鉴于当时的金融局势不稳定,黄金交易被叫停,萃华金店再次腾飞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但品牌一直在传承。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1950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萃华金店不得不再一次关闭店门。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萃华金店淡出沈阳人的视野。
直到 “文革”后期,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状况,打算利用产品出口来兑换外汇,以此筹集资金,加快国家经济建设。萃华金店作为百年老店,深知责任重大。那时萃华金店所生产的金银首饰和工业品几乎都出口到日本及欧美等西方国家,为国家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沉睡了许久的萃华金店终于在政府的扶持下重新开门营业,并聘请了80岁高龄的萃华金店前任经理赵瑞馥为萃华金店顾问。从此,萃华金店的发展进入了崭新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
2004年,萃华金店完成股份转制,正式更名为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政策改革后不久,各地商家纷纷慕名前来洽谈连锁加盟,萃华品牌在东北各地迅速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2009年9月14日,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带着皇家风范在深圳安营扎寨,并得到了两地政府和同仁们的大力支持。从此萃华以东北为基地,以深圳为前沿,一北一南的布局,是萃华向全国迈进的又一跨步。在波波折折的改革与传承中,萃华金店终于再生光辉,重新在金银首饰界绽放自己的异彩。
皇冠记忆后的皇冠技艺
1973年,一位名叫李玉昆的年轻学徒走进了萃华金店,此时萃华金店成熟的花丝镶嵌技术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花丝镶嵌工艺为“燕京八绝”之一。又叫“细金工艺”,实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工艺用料珍奇,属于宫廷艺术。
花丝镶嵌工艺闻名已久。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 、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就已有雏形,在明代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名品不断涌现。
在历史上,花丝镶嵌以北京最精。北京为元、明、清三代帝都,海内外金工工艺匠人集中,皇帝后宫女需要大量装饰品以凸显高贵,在老北京的大栅栏、花市和东四西四牌楼,就有一百多家金店银楼,生产这种花丝镶嵌。花丝镶嵌有两种用途,分别是实用品,称“件活”;陈设品,为“摆件”。实用品,有手镜、花插及各种各样的盒、瓶、缸等等,造型小巧玲珑;同一品种,有不同造型,可做成花朵、金鱼、鸳鸯、天鹅等形状。主体为容器,外形加以装饰或变形,如天鹅头部、羽翼,以花丝组成,并镶嵌珠宝的冠顶、眼睛等。花丝镶嵌的摆件,大体分为四种传统类别:炉薰,动物,建筑物和人物。如建筑物类中的宝塔,通体用花丝编垒,塔顶用宝石做瓦,匾额用象牙,铃铛用铜镀金,基座用花丝包墨玉做砖。处处显示出花丝工匠的精巧手艺。花丝镶嵌到后来,已经有更大的创新,如金、K金、银、玉相结合,更为灿烂华丽,也更表现出构思的奇巧。
其实早在民国初年,萃华金店的花丝镶嵌技术就已经发展成熟。当时运用这一技术制作出的首饰是一些名媛千金们压箱底儿的宝贝。如今,这些首饰虽然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但都被完整保存了下来,即使经过了近百年的时光腐蚀,也依然光彩夺目。
在时光的冲刷下,萃华金店打造首饰的模具早已变得锈迹斑斑,模糊不清。残缺的老发票、发黄的报纸广告,都是那一时期的见证。如今,经过了百年文化熏陶的萃华金店摒弃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老观念,决定要“与时俱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积极应对市场需求进行改革,把质量与时尚融为一体。2006年下半年推出的“转运珠”就在各年龄阶层的消费者当中掀起了一阵购物狂潮,紧接着便迅速席卷全国。这种以文化演绎品牌,用吉祥元素来带动营销的策略,得到了相关产业的争相模仿。
今日,花丝镶嵌技术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只有极少一部分花丝镶嵌技师。但在2009年深圳国际珠宝会展上,萃华金店却展示出了运用花丝镶嵌技术制作的金牡丹,在场者再次见到了国粹的魅力。
原来,当年的皇冠不曾迷失,也不曾失落,在今天,萃华金店已经打造出沈阳的、中国的、世界的皇冠品质。在一代代工匠的手中,技艺流传了下来,当年那个为花丝镶嵌技术折服的学徒李玉昆,如今已经是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眼里,萃华已经不只是一个品牌,一种品质,一类生活,一种文化,还是一种亲情,一种属于中国的、属于世界的沈阳情结。
文/闻珍妮 徐犇
- 06-09· 转三个包子高美高嘉里奥
- 06-09· 高美高
- 06-08· 【岁宝红岭店】11月优惠活
- 06-04· 广州紫艾妮服饰有限公司
- 05-31· 太空堡垒
- 05-29· [置顶]在这里为您挑选的都
- 05-29· 成功案例:伟雅皇冠故事
- 05-29· 淘宝皇冠店铺★皇冠店铺
- 05-29· 一个皇冠的百年史
- 05-28· 广州市花都友联皮具制品
- 05-27· 爱的COMICO
- 05-26· 健康快乐成长(2007年11月
- 05-26· 评论 (
- 05-26· 幼儿园的死亡教育
- 05-26· 美空美女胸部大比拼 谁的
- 05-26· DNF背景故事大事记使徒介
- 05-26· 创业必看的项目:广州紫艾
- 05-25· 吸血鬼日记
- 05-25· BJ单身日记2:理性边缘.20
- 05-25· 转帖:公企鹅对黑白靴发情